全球最贵药物再易主!美国FDA批准血友病基因疗法,一针350万美元!今年“最贵药王”已三度转手
随着美国FDA周二签发一纸批文,最贵药王全球最贵药物的全球纪录又一次被打破,最新的最贵再易主美价码已经达到350万美元。 具体来说,药物因疗元今获批的批准是生物制药企业CSL Behring旗下的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Hemgenix。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血友B型血友病的病基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第九凝血因子缺失或不足。按照现有的法针常规疗法,患者需要终生定期注射血浆或者凝血因子蛋白制剂。年已 由于疾病本身的度转源头就是基因缺陷,所以基因疗法可谓是最贵药王对症下药。Hemgenix以AAV5为载体,全球将第9凝血因子传递至肝脏中的最贵再易主美目标细胞,使得肝脏能够持续制造第9凝血因子蛋白。药物因疗元今 根据临床实验数据,批准受试者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仍能稳定表达第9凝血因子,使得年平均出血率下降54%。更为重要的是,接受一次注射后,94%的受试者得以免除耗时耗钱的终生凝血因子注射。 美国FDA生物制剂即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介绍称,虽然已经有治疗血友病的药物,但防止和治疗出血的方法可能会侵蚀患者的生存质量。Hemgenix本身也代表着这一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CSL Behring是在2020年从美股上市公司uniQure手中买下Hemgenix的商业化权利。药物本身仍会在uniQure位于麻省的设施中生产。按照uniQure早些时候的估计,美国和欧洲大约有1600万B型血友病患者,A型血友病患者是前者的5倍。 今年“最贵药王”已三度转手 基因疗法效果虽好,但价格依然是逃不开的话题。算上Hemgenix,过去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球最贵药物”的头衔已经在这个领域内转手三次。 在今年以前,诺华旗下的基因疗法Zolgensma以212.5万美元的售价占据全球最贵药物头衔接近两年,这款药物的适应症为脊髓性肌萎缩症。今年8月和9月,美国蓝鸟生物旗下两款基因疗法获得FDA批准,分别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Zynteglo(280万美元)和治疗早期脑性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Skysona(300万美元)。 很明显,这些定价昂贵的新药并不急着跑量。 生物科技行业投资人、Loncar投资CEO Brad Loncar解读称,虽然定价要比预期高一些,但Hemgenix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血友病疗法同样很贵,另一方面,血友病患者长期处于担忧出血的状态。 作为参考,诺华三季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Zolgensma实现销售收入10.61亿美元,按照200万/剂的售价推算,大致等同于只有500名患者使用了这款药物。叠加一些国家已经将这款药物纳入医保,实际上完全自费使用这些新型疗法的患者更是屈指可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京东赚翻了,但还是没钱交社保
- 播恩集团过会就稳了么?
- App Store被指定向投放广告 法国监管机构向苹果开出800万欧元罚单
- 优酷会员只能登录一部手机,平衡收费与服务仍是长视频“大考”
- 国家药监局通报45批次化妆品不合规:31批次为染发产品
- 国泰君安:量价齐升趋势确定,国内汽车电子企业迎来发展
- 秦刚:稳定的中美关系攸关我们星球的前途命运
- 晨泰科技IPO:父母卷入担保圈危机90后姐弟接棒,业绩多年停滞不前
- 产品浮亏频频触发巨额赎回,买了银行理财的上市公司却很淡定
- 外汇局: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
- 天山检爱司法救助专项基金成立
- LG发布97英寸OLED电视M3:支持4K 120Hz音视频传输
- 旭辉控股更关注现金流和利润 公司高管称“要有归零心态二次创业”
-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吸引力不减 规模增速仍将保持稳健
- 海信公布美国市场数据:65寸以上电视销量增长率为159%
- 爱尔兰监管机构对脸书母公司Meta开出3.9亿欧元罚单
- 全球资本的“活水”将流向何处
- 今年违约率恐翻倍!阴霾逼近欧洲公司债
- 对话阿维塔科技董事长谭本宏: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大有可为,明年再推两款产品
- 聚威新材净利连增经营现金净额连降 主业毛利率下滑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又有名画遇袭!3人试图破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捕 此前价值5.8亿元的梵高名画《向日葵》遭泼番茄汤
- 百家争鸣的合成生物产业,华熙生物为何能破“壁”而出?
- Redmi Pad上手体验:关键词还是性价比
- 编制虚假财务资料 国寿财险红河州中支被罚47万元
- 探访山东章丘大葱种植基地:“你没葱高真的不是笑话你”
- 苹果发布2022第四财季财报,库克回应iPhone14Pro供不应求
-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 明年1月起施行
- 国常会发声,这类设备将纳入财政贴息支持范围,概念股开盘走高!机构评级出炉,内窥镜板块获密切关注
- 欧普康视继续大跌!出厂306元、医院售万元,打掉中间环节层层加价,OK镜集采来袭 消费医疗不再是集采避风港
- 日本央行维持量宽,投资者为何依旧看空日元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