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药转保”营销暗藏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药转保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了一份关于短期健康险的经济通报。通报称,日报部分公司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评论使用短期健康险产品实际承担已确诊客户发生频次确定、营销损失程度确定的暗藏医疗费用支出,异化了保险业务,风险使保险或然性事件成为必然事件,药转保存在问题和风险。经济 近几年,日报随着高血压、评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营销不少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疾病。暗藏随之而来的风险是,部分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院、药转保健康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相关业务集群开展合作,采用特定药品团体医疗保险方式承保客户因已确诊疾病发生后期的药品治疗费用。在承保中,保险公司通过将等待期设置为0天、将保险责任终止条件设置为一次性给付等方式迎合业务模式需求,保费收入与药品价格相近。 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扮演了“支付通道”的角色,即通过保险理赔完成药费支付,从收取保费到支付赔款间隔时间较短。业内将这种药费转保费的模式称为“药转保”。在整个业务运作过程中,保险公司并不涉及风险管理,只是进行了“走账”。 “药转保”业务的运行逻辑实质上是,有既往症的被保险人通过加入药企或中介机构组织的团组,参加统一购买的团体“保险”,就可以获得药企按优惠价提供的药品,往往是一些单价较高且需要长期使用的特药。从商业模式上看,通过“药转保”的保险产品,药企扩大了药品的销售规模与使用范围,不少企业还享受到健康保险增值税抵扣的政策红利。而保险公司则通过此类业务获得稳定的保费收入,特别是对一些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来说,不但没有经营风险,还可能获得更多客户资源。 在“药转保”业务链条中,保险公司实际已成为合作平台的“傀儡”,扮演着表面收保费,实际上不承担风险的角色,异化了保险业务。不过很多保险公司明知违规还要铤而走险,甚至不敢公开宣传,只在特定渠道和目标客户群体中推广。 保险公司风险管控缺失,前端承保和后端理赔等核心环节均由合作机构掌握,保险公司既没有自主定价权,也没有实质参与风险管理,无法发挥保险经营管理风险的基本功能。 如果任由这类产品野蛮生长,对保险公司来说短期内财务报表是亮眼了,可是这些虚假数据有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干扰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此外,这类产品更脱离了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的基本属性,严重影响公众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鼓励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丰富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供给。可是业务创新仍有边界,商业保险有其基本规律,任何业务模式都不能违背保险基本原理。保险公司应该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产品创新。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挑战监管底线,更不能为了短期利益忘记保险姓保的初心与使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全国超300地调整楼市政策超900次,市场仍有待激活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复7.10关口!专家:押注汇率单边走势风险较大 回归汇率中性
- 力勤资源明日香港上市:暗盘跌超2% 此前获1.47倍认购
- 巨亏超27亿元!这个国家央行,惊现史上首次亏损
- 铭匠光学发布28/21mm光学取景器,售价259元
- 广东高院终审判决迷你玩赔偿网易5000万元
- 国盛证券张金洋:创新药行业的第一波浪潮在倒逼药企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
- 速食第一大省,占领打工人的厨房
- 银河证券总裁王晟:正积极筹备参与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二期项目
- 铭匠再推夜神F0.95大光圈镜头,经典35mm已上线
- “酒企借壳”传闻又起 标准股份等企业近期多次否认
- “头牌”基金经理孙伟徒有其名,两年亏29.85亿,民生加银3.77亿管理费照提不误
- 众鑫股份IPO:财务内控问题较多 持续盈利能力面临多重挑战
- 中创新航被判侵害宁德时代专利权:停止销售产品,赔偿超263万
- 美国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上修至2.9%,高于预期
- 农业农村部畜牧生产专家组发布《畜牧业应对寒潮暴雪天气技术指导意见》
- 跳出保理看保理,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
- \
- 严卡前“侥幸”上市!这家涉核酸检测企业被股民骂惨了 靠什么撑起42亿市值
- 知乎开盘冲高涨超16% Q3业绩超预期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