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首席专家谈兔年资产配置:A股、黄金机会较多
炒股就看,位首权威,席专专业,家谈机会较多及时,兔年全面,资产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配置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孟 珂 见习记者 毛艺融 “穿越寒冬,黄金柳暗花明”,位首这是席专《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十位首席专家时,听到的家谈机会较多最温暖的关键词。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兔年中国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周期,资产有望带动国内资金风险偏好抬升,配置兔年最重要的黄金机会在权益类资产。此外,位首大宗商品或有结构分化,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资产配置价值显现。 A股权益资产性价比凸显 综合各方判断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国内政策较为宽松、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压制估值因素逐步解除,2023年大类资产收益大概率要高于2022年。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海外资产风险上升,宜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同时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资产。 “国内宏观环境‘利股不利债’,A股全年走势或呈现‘N型’,并具备‘先价值后成长’的表征。”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说,“海外资本市场方面,当下美国经济已经步入衰退周期,生产率下滑、海外收入减少均可能对美股盈利端造成冲击,因此2023年欧美等资本市场仍将面临继续调整的风险。”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迈向复苏,国内资产的全球吸引力提升。在流动性维持充裕,信用扩张逐步修复的环境下,国内股市表现大概率强于债市。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判断,上半年我国经济处于较快修复阶段,盈利预期的改善叠加海外流动性变化驱动贴现率下行,A股和港股有望明显恢复增长。 在中国资产优势明显的背景下,2023年资产配置逻辑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伴随着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稳定信心上的发力,中国经济复苏,市场信心修复,兔年A股市场将有较强的表现。”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一方面,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回升,GDP总量和企业盈利的上升带来周期股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持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科技股机会显现,“质”“量”的双重主线均值得布局。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今年最重要的机会在权益类资产,建议增加权益资产的配置。行业方向上,建议关注消费、先进制造业、“双碳”领域。 嘉实基金股票投研首席投资官姚志鹏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A股权益资产的性价比已经持续凸显。 从具体产业来看,姚志鹏表示,一是景气度整体仍在高位、估值消化充分、产业逻辑仍在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二是发展与安全统筹兼顾的新增长范式下的大安全主题,包括估值处于长期低位、行业有望困境反转的计算机、半导体方向;三是房地产政策优化和需求改善的可选消费及周期相关的地产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文件。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扩大内需是2023年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制造业投资有望明显加力,二是基建投资政策力度不减,三是经济、就业回暖带动居民部门信心修复,叠加消费场景复苏,消费端有望迎来明显修复。 “2023年上半年的国内大环境是经济向好、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A股市场有望演绎以估值修复为主的震荡向上行情。”李湛认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在经济好转、投资者信心回升后,大量居民储蓄有望通过买基金或开户入市,成为A股市场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黄金、债市或存交易性机会 “海外加息叠加多国较为悲观的经济预期,使得202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回落,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修复,大宗商品需求有望超预期。”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在行业方向上,陈雳表示,首先,能源方面仍然有异动的可能,全球化石能源资本开支低位、欧洲能源对俄依赖且结构失衡、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会继续助推石油煤炭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其次,贵金属、基本金属方面,当前库存水平相对较低,在加息趋缓的影响下,压力得到释放,仍有上涨的动力;再次,黑色金属、化工品种则需要重点关注终端需求的传导。 2023年开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表现格外抢眼,截至北京时间1月29日16点10分,COMEX黄金价格报1927.60美元/盎司,金价达到近9个月的高位水平。 赵伟认为,黄金价格与美债实际收益率高度挂钩。流动性紧缩“累积效应”的显现可能使欧债、美国高收益债等风险相继暴露,避险情绪驱动有利于黄金的阶段性表现。 “黄金等贵金属是稳定器,在欧美通胀周期阶段,建议适当配置黄金。”刘锋表示。 债市方面,明明认为,股债跷跷板效应仍将较为明显。今年上半年长端利率可能出现上行压力,下半年内外经济共振叠加宽松窗口打开,债券存在交易性机会。 在赵伟看来,债券收益率阶段性回调或在所难免。在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共振下,2023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3.3%或非终点。 邓海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走入复苏通道,2023年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政策为主,宽信用的同时兼顾稳物价。长债受经济复苏和长期内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影响,震荡上行的大趋势是比较确定的,2023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率回归常态区间2.9%至3.20%,高点或破3.30%。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LPR连续3月按兵不动 “稳楼市”效果待显
- 美联储会议纪要:将继续加息直至取得更多进展
- 土耳其2022年防务出口大幅增长
- 比亚迪现身CES2023:新能源汽车搭载英伟达 GeForce NOW云游戏
- 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清单
- 疫后复苏蓄势待发,哪些行业有望脱颖而出?
- 康圣环球1月4日斥资约19.87万港元回购7.35万股
- 交个朋友惹怒罗永浩
- 德国官员建议民众储备物资以应对突发停电
- 开年A股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 多路资金借助ETF布局
- 午盘:聚焦联储会议纪要 美股午盘走高
- 广州2023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基础设施与产业年度投资均超两千亿元
- 交行为万科、 美的合计提供1200亿意向性授信额度
- 朝阳区将建地铁14号线商业带
- 关于XBB系列变异株,中疾控最新研判
- 快讯:指数午后高位横盘 白酒股持续强势
- 实体经济需求增长是保持货币稳定的基石
- 麦格理:首予中升控股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81.6港元
- 小牛电动Q4销量13.8万辆 同比下降41.9%
- 节前中介躁动 “转贷降息”生意再抬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