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植发赴港IPO,植发手术均价下降,处罚、投诉缠身
作者:苏杭 出品:洞察IPO 2021年12月13日,大麦“植发第一股”(2279.HK)登陆港交所,植发O植盘中一度涨超16%,赴港发手罚投截至收盘涨5.06%,术均诉缠身报16.6港元,价下降处总市值约86.31亿港元。大麦 但好景不长,植发O植几天后雍禾医疗就开始了一路下跌,赴港发手罚投截至7月20日收盘报8.36港元,术均诉缠身总市值约44亿港元。价下降处 近日,大麦又一家植发机构,植发O植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麦植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赴港发手罚投拟香港主板上市。术均诉缠身 虽然在行业内属龙头企业,价下降处且已于2020年扭亏,但盈利能力低下,植发手术平均收入持续下降,处罚、投诉缠身的大麦植发能否顺利跻身“植发第二股”? 植发手术平均收入下降 此前,大麦植发官网宣称自己成立于1997年,不过关于其成立时间始终是一桩“迷案”。招股书显示,大麦植发的原名“科发源”注册于2009年,2019年9月因品牌传播发展的需要,更名为“大麦微针植发”。 此前,大麦植发曾表示于2018年在美国芝加哥设立分院,开启全球化布局,但招股书中并未提及,目前大麦植发的33家医院全部位于国内。 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营业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10.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01.4万元、6955.8万元、6611.6万元。 植发手术毫无疑问是大麦植发的主业,报告期内收入微幅增长,分别为7.15亿元、7.12亿元、8.07亿元。 不过,报告期内大麦植发的手术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万元、2.58万元及2.47万元,逐年减少。 由于植发多为一次性服务,极少有人会进行二次植发,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因此,除了植发外,近几年大麦医疗也重点开发了养护服务,且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非手术固发及养发的收入分别为3189.9万元、5269.1万元、2.1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6.9%、21%。 2021年,养固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包括服务及销售商品)为3380元,较前一年的1496元提升了约125.9%。 “钻头发”还是“砖头发”? 医美行业的“金眼银牙”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但关于头发的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颜值经济”下,植发行业将成为继眼科和牙科后的第三桶金,是“钻头发”,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植发或许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植发市场的表面繁荣,背后是大笔的营销费用在苦苦支撑。 以“眼茅”爱尔眼科(300015.SZ)及“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为例,2021年,两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1.92%、46.06%,净利率分别为16.47%、28.27%。 大麦植发2021年的毛利率则高达70.9%,即使与2019年的79.8%相比已经下降不少,但仍高于上述两家公司。 然而2019年-2021年,其净利率却分别仅为-2.0%、9.1%、6.5%,主要原因则是销售费用这个“吞金兽”。 报告期内,大麦植发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5.01亿元、3.99亿元、5.21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达到67%、52.3%、50.9%, 同期,即使是市占率居前的雍禾医疗,销售费用率也分别达到了53.1%、47.6%、49.4%。 2019年-2021年,爱尔眼科及通策医疗的销售费用率则分别为10.5%、8.95%、9.65%及0.62%、0.84%、0.89%,高下立判。 此外,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的植发患者数量分别为2.38万人、2.76万人、3.27万人,粗略计算平均每位手术患者的获客成本约为2.1万元、1.45万元、1.59万元,这部分成本自然要让消费者分担,手术费用也就居高不下。 因此,在决定是否植发时,高昂的价格也劝退了不少人。 前文提过,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的付费患者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万元、2.58万元及2.47万元;2020年及2021年雍禾医疗植发患者的平均消费则分别为2.79万元及2.66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万元,与一台植发手术的费用几乎持平。 然而,与眼部及口腔治疗不同,植发手术几乎不涉及健康问题,除心理因素外,客观上脱发也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即植发几乎仅与颜值有关,而随着审美环境的宽松,以及反审美焦虑的思想兴起,真正需要且愿意为头发付出如此高代价的消费者终究是少数。 投诉不断屡受处罚 相较于销售费用的高昂,大麦植发的研发投入却少得可怜。 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研发费用分别为645.8万元、460.1万元、478.4万元,研发费用率仅分别为0.4%、0.6%、0.8%,不及销售费用的1%;同期雍禾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均为0.7%左右。 研发投入低,加上监管不到位以及相关专业医生缺乏等原因,导致植发行业门槛较低,鱼龙混杂,即使是行业“老大”雍禾医疗也曾存在无证行医、广告违法等问题,大麦植发同样是负面缠身,处罚、投诉不断,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 2020年11月,据中国网报道,大麦植发在其官网及电商平台、团购平台上,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宣传,并存在承诺毛囊成活率,利用患者和模特作代言、证明等违法违规行为。 2021年,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通报,宁波大麦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在美团平台店铺发布微针植发医疗广告,内容包含王平医生的微针植发案例,案例中出现了患者形象和治疗前后效果对比。但经查证,该植发手术并非王平所做。最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罚款3万元。 2021年6月,《天津日报》报道,天津科发源医疗美容诊所(后更名为大麦微针植发诊所)违规给女性患者使用“仅限男性使用”的药品,导致患者汗毛加重。后被红桥区卫健部门认定违规,分别对大麦微针植发诊所和相关从业人员处以3000元和8000元的行政罚款。 除了各项处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大麦植发的投诉也是五花八门,包括虚假宣传成活率、主刀医生与协议不同、诱导消费者购买护理服务等. 此外,关于大麦植发宣称1997年成立而其创始人当时年仅18岁、创始人仅持有助理医师资格证却为患者做手术、混淆微针与种植笔概念等问题也引起了市场热议,亟待大麦植发的回应。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12家药企,立案调查!国家药监局通告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涉及葫芦娃药业、洛阳顺势药业、江苏至善堂药业等
- Sea涨超27% Q3营收超预期 亏损远低于市场预期
- 卡塔尔世界杯住宿吃紧:板房邮轮帐篷都用上,还有人住邻国
- 联合国:世界人口达到80亿
- 深圳新增17例!成都两男子因散播疫情谣言被行拘…
- 不到4亿,GAP为何割肉卖给乙方?
- 预售监管资金可凭保函置换不超30% 或有助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
- 雪湖资本相关主体Q3持仓公布:市值同比Q2增加247%,未见瑞幸持仓
- 英媒:利比亚官员指控比利时劳伦特亲王“滥用”影响力进行“敲诈”
- “活出男人范”的 ST步森被立案调查!几度易主谁该背锅?
- 10月东航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55.42%
- 联合国宣布:80亿!本世纪下半叶或达峰值
- 俄气暂停向法国主要能源供应商供气
- 能源开支太高 英国逾三分之一酒吧餐馆“少开张”
- 科伦药业:SKB264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获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
- 企业也被电信诈骗!三种模式要警惕
- 外交部:美方应倾听理性声音 放弃零和思维
- 国船国造,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完工交付
- 每日优鲜去年净亏超38亿元:仅剩55名员工,2亿元股权投资未到账
- 突发!欧伦集团总裁在马德里被拦截袭击,现场发生枪击!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