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基于欧美经济的观察
【和而不同】 随着物价的证券政策整经上涨,人们不得不重新回归到原有的时报“投资/消费”比例上去。 韩和元 当中央银行印制新的宽松货币从而提高货币发行量(现在通过降息与下调准备金率都可以实现,更不用说量化宽松了)并把它投向商业领域时,货币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个完观察正如密西西比泡沫的总导演约翰·劳在其1705年出版的《论货币和贸易》一书里所供认的——扩大货币供给量首先能够降低利率。 接下来的济周济情况是,商人被银行的期基通货膨胀误导了,他们误以为银行体系的于欧储蓄资金要高于它实际的数量。于是美经他们开始大量借入这些便宜的资金。 但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发展的证券政策整经不确定性判断,强化了他们的时报储蓄诉求,同时货币传导也存在着明显的宽松时滞影响。这也决定了货币供给的货币增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传递总需求,个完观察特别是济周济日常的消费需求。 也正因如此,货币主要流通于人们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上升。这时要想让货币市场重新恢复均衡,只有通过包括股票和房地产行业在内的风险资产价格上升来实现。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银行供给的资金增加时,商人便拿着他们新得来的便宜资金,从日常的消费品行业向资本商品行业转移,向需要“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领域进行投资,特别是像股票、房地产这样的“高级生产领域”。 但这些货币却带有某种黏性,就如周其仁教授所做的论述:“新增的货币投放到经济与市场后,像具有黏性的蜂蜜一般,在流淌的过程中可能在某一位置鼓起一个包来,然后再慢慢变平。这意味着,那些被释放出来的货币,会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种类的资产或商品之间漫游,结果就在一定时间内,改变了不同种类的资产或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 正是货币的这种黏性,决定了新的货币必然会从商业贷款人手中,渗透到生产的各环节中来。面对货币供给增长的冲击,我们将看到这样一种经济运行的境况: 商人们从银行拿到大量的便宜资金,投向了房地产业和股票市场。这样一来以股票、房地产为代表的,远离消费者的高级生产领域的风险资产价格开始上升,而那些在资本市场募集到资金的企业,也将扩大它的产能。 譬如房地产开发商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兴建更多的房子,这又必然会带动它上下游的相应产业。如此,在该领域资产价格上涨的直接带动下,经济开始加速增长。新的货币也将在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中,从商业贷款人手中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募集到资金的企业必然会扩大产能,这必然会形成用工、用地的需求。这时,这种需求就会以工资、房租的形式,传导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来。于是经济开始从复苏步入繁荣,随着就业形势的好转、工资的增长,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得到恢复,食物价格和出行成本也开始慢慢上涨。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不得不重新回归到原有的“投资/消费”比例。也就是人们将不得不减少投资支出,增加其在消费上的支出。但可惜的是,这个时点上的商人们,却受到银行信用扩张的误导,把钱都放在了股票、房地产等高级的资本商品里面了。 而这类商品的生产要得以顺利维持,就必须伴随着较低的时间偏好——也就是人们现在对消费的兴趣还不是很强烈。问题是,以投资/消费比值为尺度的时间偏好已经不随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而上涨了,一方面人们需要更多的钱去应付日益高涨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利率开始上涨。这样一来,那些高级生产领域的商业投资,因为缺乏新资金的加入和资金成本的上涨而难以为继,也就愈发显得多余而浪费,商人显然受到信贷扩张的误导而作了太多错误选择。 由此而来的结果是,“繁荣”会随之停止,“危机”也会不期而至了。按照笔者2006年在《酝酿中的全球经济危机——格林斯潘给我们的遗产》一文的表述来说就是:“信贷不可能永远无限制地扩张下去,一旦信贷收缩,那些本来不应该投资、消费的项目就会无以为继,结果就是衰退,就是失业,就是经济的全面危机”。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不得不重新回归到原有的“投资/消费”比例上去。这样,货币的需求,会从高级生产领域转移到低级生产领域的日常消费上来。这种转移的直接结果是风险资产价格下降。由于货币和风险资产市场调节速度要快于实体经济调节速度,风险资产价格通常会出现超调。历史上的每次由繁荣逆转为萧条,事实上无不遵循着这一规律。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任泽平: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 国盛宏观:转向和衰退,哪个先到来?—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点评
- 垂直电商夹缝求生
- 王毅谈中美和平共处
- 蓝皮书称在华日资企业扩大在华事业规模的意愿有所增强
- 比“延长专硕学制”更关键的是什么?
- 经济日报: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 信用卡租借存三大风险,如何正确使用?银保监会发风险提示告诉你
- 百度盘前涨超2% Q3业绩超预期 核心经营利润自去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同比增长
- 经济日报:企业“出海”需强化风险防控
- 员工故意旷工求“被辞”,事后索赔12万元,法院判员工不诚信,公司无须赔
- 垂直电商夹缝求生 退场尽在意料中
- 报告: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基本解决,但存技术手段失效情况
- 0.000046%!债券承销费率再现“地板价”!自律组织严查
- 中环控股附属拟1.4亿元购买2条光伏组件全自动生产线
- 知名基金经理杨锐文上半年赔了76亿元
- 众信旅游拟在海南设立全资子公司 发力数字文旅元宇宙
- 核电建设重回正轨 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
- 缺钱的兜底方将收获过半转让款,孙公司升级却“掏空”对赌标的 荣丰控股近8亿“豪购”到底为了谁?
- 宠物主人面临高昂饲养成本,澳大利亚宠物收容所“宠”满为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