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价多少才能促进减排?IMF总裁称需达到75美元每吨|COP27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碳定私人可持续融资去年已增至创纪录的2500亿美元。 碳价要到什么程度才能促进全球减排成功?价多进减 当地时间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期间表示,总裁为了实现到2030年前的称需减碳目标,届时全球的美元每吨平均碳价需要达到75美元/吨。 她在COP27期间发表讲话称,碳定实体经济的价多进减变化步伐仍然“太慢”。 “除非我们以可预测的总裁方式对碳定价,在2030年至少让碳价达到75美元/吨的称需平均价格,否则我们根本不会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转变的美元每吨动力。”格奥尔基耶娃称。碳定 目前,价多进减欧盟等一些地区的总裁碳定价已经高于该水平——欧盟的基准碳价约为76欧元/吨,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其他地区的称需碳配额售价低于30美元/吨,且还存在没有碳定价的美元每吨地区。 “问题在于,不仅仅是在贫穷国家,在全球,接受对污染定价的程度仍然很低。”格奥尔基耶娃表示。 碳定价多少才能促进减排? 4日,召开COP27前夕,格奥尔基耶娃在IMF网站上发文谈碳减排。 她表示,理想的政策组合将包括碳定价、削减化石燃料补贴以及可以实现同等结果的替代措施,例如费用补贴和监管。 其中,为了补充国内政策,国际碳价格下限协议将提供一种激励行动的方式:要求大型排放者根据其国民收入水平支付25美元/吨至75美元/吨的最低碳价。同时整体一揽子政策应包括减少甲烷的措施。在未来十年内将这些排放量减少一半,将防止到204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度。 IMF一直认为,从国际协调的角度看,更好的政策是国际碳价下限(international carbon price floor)协议。 首先这是一个单一参数;其次不同于碳边境税,它涵盖全部,不仅仅针对贸易品;再次,可以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不同的框架,体现差别,而且还可以建议聚焦少数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率先实现国际碳价的下限。如此,可以兼顾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各经济体所需承担的不同责任。 碳价下限可以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或更低,同时通过计算等效碳价,其还能兼顾监管手段等其他方法。 此前,IMF建议的下限是,到2030年,发达经济体达到75美元/每吨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达到50美元/每吨以上,低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达到25美元/每吨以上。 私人气候融资 格奥尔基耶娃也在文章中呼吁应重视私人气候融资。 10月,IMF曾专门发表《如何在新兴经济体中扩大私人气候融资》文章,其中表示,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努力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抑制气候变化并应对其影响,私人气候融资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IMF在文章中表示,虽然各方的估计各不相同,但在2030年之前,这些经济体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合计投资每年至少须达到1万亿美元;在2050年之前,它们在所有行业中的年合计投资则须要达到3至6万亿美元,以通过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气候变化。 此外,在2030年之前,它们每年还需要投资1400至3000亿美元,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实体后果,如海平面上升和日益严峻的干旱。2050年之后,这一数字可能会急剧上升至每年5200亿至1.75万亿美元,具体取决于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的成效。 IMF表示,关键的解决方案包括:充分开展气候风险定价、推动融资工具创新、扩大投资者基础、增进多边开发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参与,以及加强气候信息披露。 IMF并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私人可持续融资去年已增至创纪录的2500亿美元。但私人融资在2030年之前必须至少翻一番,而此时可供投资的低碳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数量不足,而化石燃料行业获得的资金则自《巴黎气候协定》以来一直在大幅上升。 从这一角度而言,有效碳定价的缺失会降低投资者将更多资金投入对气候有益的项目的动机和能力,而气候信息架构不完善(包括气候数据、披露标准、分类法和其他协调资源的做法的不完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IMF在文章中称,能否仅靠规模巨大且快速增长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资金做到真正扩大私人气候融资,目前还不清楚。 “不仅是ESG投资的气候效益仍不明确,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整体得分也低于发达经济体。”IMF在文章中表示,“因此,重点关注ESG的投资基金对新兴市场资产的配置要少得多。此外,投资者往往认为投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资产的风险过高。” 在此方面,在运转更为良好的大型新兴市场的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如由世界银行私人融资部门支持的Amundi绿色债券基金为如何吸引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IMF称,“这些基金的做法应得到复制推广,以激励新兴市场的发行人创造更多的绿色资产,以便为低碳项目融资并吸引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防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德外交部酝酿新规要求披露更多信息
- 首家A股上市房企再融资来了!世茂、福星火速推出定增计划
- 北京青年报:确保核酸检测“金标准”不染尘不褪色
- “LANVIN浪凡官方旗舰店”虚假宣传“限时5折”
- 12月起,安徽要实行新电价?谣言!
- 热门中概股周二多数上涨 哔哩哔哩涨超22% 理想汽车涨超8%
- 世界杯最大的意难平,非他们莫属
- 前10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3.6%
-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 葛昕:钢市需求淡季将至 钢企如何继续“减亏”?
- 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比正常情况更加干燥
-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
- WING ON CO11月22日斥资76.44万港元回购6万股
- 快讯:沪指早间冲高回落 地产板块延续强势
- 物流需求保持恢复态势 前10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75.4万亿元
- 美银预计经济衰退或迫使美联储在2023年底降息 从而压低美债收益率
- 买房门槛降至历史低点:超百城首付两成 多城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 密集开工“跑步”进场 西部铁路建设提速
- 邻国足球盛宴踢得火热 沙特也摊牌了:正在考虑联合申办世界杯
- 激战高阶智能下半场:4D毫米波雷达或成激光雷达“平替”,未来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亿美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