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企市场低迷 原奶行业新年再遇“寒流”
作者: 栾立 高企的市场饲喂成本和低迷的市场让原奶行业的新年压力重重。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解到,低迷由于疫情影响下游乳制品消费,原奶加之近两年国内原奶产业加速扩产,行业新年原奶供需平衡再次被打破,再遇而高饲喂成本叠加奶价下行,寒流让部分中小牧场再次面临“卖牛”退出的成本尴尬局面。 原奶市场低迷 “目前原奶市场形势不乐观。高企”河北一家大型现代化牧场负责人徐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场每年春节是低迷传统乳制品销售旺季,乳企都会提前收奶备货,原奶市场会供需两旺,行业新年但2022年的旺季却多了几分“寒意”。 在徐峰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下游乳企销售情况不佳有关,2022年国内乳制品消费不断放缓,压力也传导到上游原奶行业,目前已经有大乳企开始限量收奶。 市场供需不旺,也让原奶价格进一步下行。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年中大牧场的收奶价格还能达到4.2元到4.3元/公斤,但年底的奶价已经跌至3.9元到4元/公斤。一些中小牧场的压力更大,2022年供奶合同到期后,下游乳企选择不再续签。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下半年以来,国内奶价一直在缓慢下行,近期在对宁夏奶区调研时发现,目前宁夏的奶价也已经下跌至3.8元/公斤左右,部分牧场还没有拿到新一年的供奶合同。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第四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4.12元/公斤,同比下跌4.2%。 而不断下降的奶价也让牧场经营持续承压。 2022年初开始,由于国际大宗原材料的大幅上涨,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饲料原材料成本占原料奶总成本的70%左右,这也挤压了牧场的利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此前曾提出,在饲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国内原奶价格平均需要维持在4.3元/公斤以上,才能保证基本的利润空间(8%)。 到2022年底,饲料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研报显示,2022年12月3日~12月9日,玉米平均价为2970元/吨,同比上涨8%;豆粕平均价为5370元/吨,同比增长45.5%;进口苜蓿草平均到岸价为562.7美元/吨,同比上涨43.5%。徐峰也表示,虽然目前豆粕价格比本轮高峰时下降了约1000元/吨,但其他饲料成本依然高企,此消彼长之下,牧场经营压力正在不断增长。 奶牛牧场运营商澳亚集团(02425.HK)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澳亚集团净利润为2984.2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8004.3万美元减少62.7%,原料奶毛利率从2019年的34.3%下滑至2022年上半年的27.2%,并预计2022年全年的利润同比将还会有所下滑。上市首日,澳亚集团便跌破IPO发行价。 多重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22年国内疫情多发,给国内乳制品消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下游乳企也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增长压力。 在此前三季度的业绩会上,伊利管理层透露,2022年三季度国内乳制品消费仍处于弱复苏状态,疫情相关影响虽然好于二季度,但各地不时出现的疫情让消费信心和消费力恢复受到一些影响,而三季度伊利的业绩增速也比上半年有所放缓。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报告显示,2022年1~11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01.98万吨,同比减少17.9%,进口额128.25亿美元,同比增长0.6%,除婴配粉和奶油产品进口量略增外,其余全部品类进口量均在下降。 近期有机构认为,2022年四季度以来由于疫情散发、终端客流量减少,消费者信心指数位于低位,四季度乳企的销售收入增速还会受到影响。 徐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阶段下游乳企已经开始将无法消化的原奶喷粉储藏,因此也没有能力消化更多的原奶。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大牧场还能勉强维持,一些中小牧场已经难以为继,不得不卖掉奶牛改养肉牛,或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本轮原奶行业供需失衡,除了受到市场消费乏力影响外,也与近年来上游奶牛养殖密集扩产有关。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三年来国内新增奶牛头数过多,市场环境一发生改变,大乳企的自建牧场并没有太大压力,但大量中小社会牧场就面临没乳企收奶的尴尬局面。 2019年以来,国内原奶行业走出下行周期,奶价不断上涨,养牛再次开始赚钱。特别是2020年之后,疫情下国内乳制品消费呈现快速增长,也推动国内奶价不断走高,赚钱效应下,一些养殖户开始加速扩栏或新建牧场。让国际奶牛牛源一度紧缺,奶牛价格也快速上涨,甚至出现青年牛的价格达到2.3万到2.4万元/头,进口之后还要饲养1~2年才能形成稳定产能,也进一步拉高了牧场的整体成本。 此前行业内曾预测,2021年和2022年,国内奶牛存栏数将从2019年的471万头增长至576万头和635万头。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阶段性供给过剩的情况下,2023年国内原奶价格预计还会进一步下行,而行业能否好转还要看下游乳制品消费的恢复情况。 近日举行的网易新能量乳制品行业峰会上,百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总经理赵晖预测,根据欧美和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乳制品在内的中国快消品可能在2023年的第二季度就会开始回暖,高端化的进程还会持续。 不过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如果春节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之后原奶行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而行业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不断延续着“缺奶—涨价—养牛—过剩—杀牛—缺奶”的周期性,未来仍要探索集团化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文内徐峰为化名)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实控人被监视居住,股价一字跌停,恩捷股份董秘办独家回应
- 快讯:汽车零部件板块继续拉升 博俊科技等近10股涨停
- 元宇宙助攻自动驾驶加速落地?专家判断:将在汽车营销侧和生产侧发挥作用
- 我国拟建立拐卖妇女等侵权行为强制报告排查制度
- 破产申报文件显示 FTX还有12.4亿美元现金
- 统计局:2022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
- “你是什么型”:MBTI测试何以引发社交狂欢?
- 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报表,枣庄农商行被警告并罚款
- 多家养老保险公司聚焦主业 相关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年底上线
-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俄罗斯是在和乌军背后的西方集团战斗
- 煤炭板块年初至今领涨 四大因素催化 万家基金黄海、华天柏瑞基金李崟看好低估值
- 朝鲜成功试射新型制导武器,韩媒:可能意在抗议韩美18日联合军演
- 快讯!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认定俄为“支恐国家”,扎哈罗娃回应
- 以岭药业一字跌停,封单超10万手,连续两日跌停
- 国资委: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 上海工厂“预热”,666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究竟如何?
- 陈冬成为首位在轨时长超200天的中国航天员
- 冲上热搜!网传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相关人士:属实
- 俄天然气公司:应买家要求 天然气照常经乌克兰转运
- 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场景化应用成家电业增长新动力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