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历史!外资单月爆买超1400亿,嗅到牛市气息?最新加仓股票、调研记录曝光(名单)
炒股就看,刷新权威,历史专业,外资及时,单月调研全面,爆买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超亿
证券时报
2023年1月行情宣告收官,牛市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气息外资仍在加码“扫货”。
今年以来,最新A股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加仓记录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股票成为A股主要增量资金。曝光北向资金1月净买入超1400亿元,名单创下史上单月净买入金额新高,刷新同时也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A股的历史总金额。
机构认为,近期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或是多个因素共振的结果,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国内经济复苏预期、防疫政策和产业政策边际改善等驱动北向资金流入。后期随着经济复苏进入兑现阶段,北向资金流入或将暂时趋缓,中期流入规模将与经济复苏节奏挂钩。
单月净买入额刷新纪录
基于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北向资金今年1月以“最快速度”跑步入市。
今年以来的16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1412.90亿元,创有史以来单月净买入金额最高纪录。除1月3日小幅净流出6.45亿元外,接下来的个1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都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中,沪股通1月净买入705.5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707.34亿元,均为单月净买入金额最高者。
实际上,自2022年11月中旬起,北向资金已有加速净买入迹象,截至目前,累计净买入额达2363.98亿元,其中11月净买入600.95亿元,12月的净买入额也有350.13亿元。
北向资金近期快速流入有多方面原因。银河证券分析师王新月认为,首先,美国12月通胀如期回落,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放缓。中美利差修复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意愿回升,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其次,中国疫情政策优化与大量经济、产业支持政策出台成为经济复苏保障,较低通胀率保留政策施展空间,2023年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预期较强,推动海外资金进一步增加对A股的配置。此外,近五年来,北向资金均有年初大幅加仓A股市场的规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放开后第一个春节临近,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释放,进一步利好外资重仓消费股。
“短期来看,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快速抬升,春节前市场情绪高涨,部分行业估值快速抬升,但行情是否持续取决于节后经济复苏预期是否能够真正兑现。近期上市公司业绩逐步披露兑现,经济修复仍有部分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或与外资对我国经济复苏的节奏判断产生预期差。”王新月表示,中期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企稳增长预期将不断兑现,对后市保持信心,目前是牛市初期部分行业估值快速上升阶段,也是资金快速加仓时期,预计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将持续增加。
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QFII、RQFII及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为3000亿元至4000亿元。
重点加仓新能源、消费
北向资金向来偏好以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以电力设备为代表的高景气度行业,此次北向资金加仓也主要集中在重仓持有板块。
据Wind基于持股数变动及个股成交均价计算,近1个月以来,北向资金重点加仓了电力设备、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电子、银行、有色金属等,净买入金额均在百亿以上,电力设备行业更是获其净买入230.82亿元。
近三个月以来,北向资金加仓对象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大消费,非银金融、银行等大金融等板块为主。
对比历史,北向资金今年以来更为明显地增持了金融、消费和电新行业,净流入规模居于历年较高水平。对此,分析认为,针对大金融,人民币升值,地产改善,边际上看大金融显著受益;针对食品饮料,经济从第一波疫情中快速修复,消费复苏预期强化;其三,2023年新能源景气优势仍然显著。
外资偏爱大消费、大金融等板块,同时对高景气、高成长板块也不吝啬右侧买入。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等新能源板块龙头股票估值回落,北向资金在其反弹过程中持续加仓。
数据显示,今年1月,北向资金净买入宁德时代2449.12万股,按月成交均价计算,净买入额近140亿元;获净买入490.48万股,净买入额接近百亿;隆基绿能获净买入1.19亿股,净买入额超90亿元。
1月31日公布的交易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仍在买入新能源板块相关股票,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为净买入额前三者,分别净买入14.05亿元、7.64亿元、6.97亿元。
外资机构调研马不停蹄
A股赚钱效应回归,外资“真金白银”看多中国资产,同时外资机构也马不停蹄赴上市公司调研。
据Wind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高盛集团、摩根大通、Point72等多家外资机构调研次数不低于20次。今年1月以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调研更积极,月内参与了14家上市公司调研,调研次数也是14次。
具体来看,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今年来调研了、、、、、等。
摩根士丹利调研了8家上市公司,包括、、、、等。
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今年来调研了5家上市公司,调研次数达7次,其中埃斯顿获该机构3次调研。
高盛今年调研了、牧原股份、埃斯顿、等;摩根大通调研了牧原股份、埃斯顿、等;Point72调研了、、苏州银行、等。
从调研名单看,外资机构除了关注传统消费板块外,对科技股关注度也较高,埃斯顿获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高盛等多家外资机构调研。猪肉股龙头牧原股份的近期机构调研名单中也出现多家外资机构的身影。
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及中国在岸业务主管殷雷今日发表观点称,市场最困难的时期或已经过去,2023年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值得期待的一年。“当前市场的流动性较为充裕,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有效降低了市场的尾部风险,加之防疫政策的放松,经济活动正重新恢复。2023年将有一个更加积极的市场环境,这有助于公司盈利的恢复和股票估值的扩张。因此,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今年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殷雷说道。
责编:叶舒筠
(责任编辑:娱乐)
-
国家卫健委:扩充重症救治资源,改善方舱医院环境,确保发热门诊全天候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优化防控20条措施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详细]
-
德国总统提议年轻人承担强制性“社会服务”义务 遭家庭部长反对
当地时间6月13日,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表示,为了增强社会凝聚力,他希望为年轻人引入强制性的社会服务。他表示,“社会服务”义务不一定要以兵役形式完成:“在我看来,社会服务义务也可以通过在养老院、残疾 ...[详细]
-
扬子晚报网6月13日讯记者 徐兢)还记得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度超过6%的“高光时刻”吗?最新数据显示,6月10日,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71%的水平。“万万没想到啊,越来越不香了!”90后南 ...[详细]
-
严查!北京昌平阳光商厦、国泰百货、悦荟广场3家商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令停业整改
来源:北京昌平官方发布为进一步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压紧压实企业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全力保障居民在商场、超市的购物安全。区商务局持续加强检查力度,严格督导企业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商 ...[详细]
-
深圳5个“30条”政策惠及企业超100万家 累计减负超1400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深圳发布11月21日披露,今年以来,深圳密集出台5个“30条”及“20+8”等政策,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深圳5个“3 ...[详细]
-
6月13日,上海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研究制定了相关便民措施,以解决部分境内来沪人员因疫情封控影响导致居住登记逾期不能申办居住证的困难。具体内容如下:境内来沪人员在上海市办理的居住登记有效期截止日在2 ...[详细]
-
根据Toto Consulting公司的研究报告,(HSBC.US)剥离亚洲业务可能会为股东带来最高265亿美元的回报,大约为其市值的五分之一。中国平安拥有汇丰控股约9%的股份,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它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的三位独立董事换了新人选。6月11日,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盾安环境,002011)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表示撤消000651)三位独董刘姝威、王晓华、邢子文作为公司独董候选人提名 ...[详细]
-
印度“ThePrint”新闻网:“误译”将外交接触变成言辞交锋
印度ThePrint新闻网11月19日文章,原题:迷失在误译中?外交接触如何变成言辞交锋领导人间的会晤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有些时候,各国的外交接触可能会因为口译员的误译无意间变成一场言辞交锋。“至少犯 ...[详细]
-
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797)“买入”评级,预计FY2022-24收入为6.5/13.8/18亿元。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课外教育服务供应商,于在线课外辅导及备考方面,凭借优质课程及内容拥有强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