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港股IPO:谁为辣条的狂暴估值买单?
导语:当下的卫龙港股,显然不会为卫龙600亿的港股狂暴估值买单。但公司为何又要急着上市?辣条
湖南人在河南做辣条
湖南人刘卫平,把家乡平江用面筋做酱干的狂单工艺,在河南漯河做出了第一根辣条。暴估
从2001年创业到2021年首次港股递表,值买40亿规模的卫龙“辣条帝国”卫龙走过了20年。
2022年6月27日晚间,港股卫龙美味(01562.HK,辣条以下简称卫龙)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狂单这是暴估卫龙继2021年5月、2021年11月后,值买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卫龙第一次,港股上市材料在6个月内未获批,辣条“自动失效”。第二次,卫龙通过了上市聆讯,但6个月后上市材料再次失效。
据媒体消息,卫龙本次IPO拟定募资规模约为5亿美元,比2021年下半年1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减少一半。
卫龙在招股书中提到,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审慎投资和收购对业务有协同作用的公司;进一步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品牌建设;产品研发活动并提升研发能力;推进业务的数智化建设;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等。
卫龙主营业务分为三块:调味面制品(辣条为主)、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总体上,属于辣味零食里“群众欲罢不能的垃圾食品”。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卫龙总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1%。
从业绩来看,卫龙近4年赚了近28亿,毛利率在34%-38%之间,净利率在17%-20%之间,可以对比的是,主营产品为鸡爪的有友食品(603697.SH)净利率在16%-20%之间。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辣味零食行业竞争十分格局分散,行业CR5(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占比从2020年的10.7%上升到2021年的11.5%。卫龙的市场份额也从5.7%上升到6.2%,位居行业第一,超过第2名至第5名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辣味零食可分为香辣、麻辣、甜辣等类型。甜辣型如同抽烟,往往不是第一口就能接受,但多次尝试后“会爱上”,很大几率成为稳定客户。这也是卫龙后来主打的细分领域。
卫龙的购买主力,是对辣味零食“成瘾”的年轻人。具体来说,95.0%的消费者在35岁及以下,55.0%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
对大部分零食消费者来说,选择吃什么,主要看品牌。
为了反复“轰炸”潜在消费者的味蕾制造“成瘾”,卫龙和刘卫平在营销上不遗余力,比如花式上热搜。先是明星代言,从赵薇、杨幂再到文章;后又模仿苹果的宣传海报、与暴走漫画联名、策划天猫旗舰店被黑事件等,全网曝光量近6000万。
伴随搜索热度的,是销售费用占比逐年提升。
但这都是表面。线下才是卫龙真正的战场。近3年来,卫龙线下渠道占比分别为92.59%、90.73%和88.50%,主要靠经销商完成。
截至2021年12月31 日,卫龙共与超1900家经销商合作,覆盖了超过69万个零售终端网点。具体来说,大部分个人经销商覆盖200至800个零售终端,拥有3至7辆车,有3至9名员工,大部分企业经销商覆盖200至1,000个零售终端,拥有3至8辆车,有3至12名员工。
也许出于谨慎和低调,刘卫平在百度百科上的介绍,只有5行。
但在卫龙发展及趋势判断上,他又似乎表现得过度乐观。北京商报曾在2020年1月报道,在2020年合作伙伴大会上,刘卫平透露公司2019年整体营收49亿,这和招股说明书中实际披露的当期收入33.8亿高出15.2亿。对于2020年的营收,他的目标是72亿,但实际上仅完成41亿,两者相差31亿。
卫龙营收没能达到72亿,但估值已经冲到600亿以上。
2021年5月8日,卫龙宣布完成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的5.49亿美元Pre-IPO轮融资签约。据招股书,上述投资方认购卫龙约1.22亿股,折合每股成本为4.48美元(约合人民币30元)/股,照此计算,卫龙的投后估值达到了94亿美元,超过人民币600亿元。
6月25日,上海泓漯又以1.1亿美元对价认购2453万股普通股。
结合卫龙2020年的净利润数据,这一轮融资,投资机构给卫龙的静态市盈率已达73倍。
据招股书,CPE源峰(中信产业基金)在其中持股4.26%,是最大的机构投资方;上海泓漯和高瓴持股2.26%、腾讯和云锋基金分别持股1.23%、红杉中国、Duckling Fund和厚生投资分别持股0.55%、海松资本持股0.41%, CWL Management XVIII Limited持股0.21%。
这是卫龙上市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融资,汇集了中国最顶尖的投资机构。
选择在港股上市的卫龙,这600多亿估值,是同为辣味休闲食品的(01458.HK)市值的6倍。
2020年首轮疫情危机后,线下门店业务复苏,周黑鸭的股价开启了“报复性增长”。从2020年1月市值低迷期的27.6倍,拉到同年9月130倍,并持续近一年,其间甚至冲到最高值145倍。而这段时间,也是消费赛道的高光时刻。
周黑鸭145倍的疯狂阶段,正好是在2021年3月至6月期间,卫龙完成A轮融资期间。在之前VC/PE向投决会提交的尽调报告中,找寻可比公司、寻求估值参考是必要一环。如以周黑鸭做可比公司,就不难理解73倍PE的逻辑:73倍进入,哪怕100倍卖出,都获利丰厚。
其后港股食品饮料一路走跌。恒生非必需消费业指数,整体从2021年2月市盈率最高位41.75倍,到今年3月低点不到22倍,大幅回撤48%。截至2022年7月8日,PE回升至28.17倍,与3至5月疫情爆发期的22倍左右相比有所改善,但难回高点,也低于近三年约30倍的均值。
目前,周黑鸭的市盈率也在20倍-30倍之间徘徊。
潮水退去,理性回归。近期港股市场给出非必选消费的理性价格,最多也就是30倍。以此计算,卫龙目前估值应在250亿上下,与600亿对比,折价近60%,不止“腰斩”。
如以(0151.HK)为对标公司,不难看出它与卫龙的相似之处:都有一个超级大单品,营收占比超过50%——中国旺旺是旺旺牛奶,卫龙是辣条。中国旺旺的营收和利润规模,约为卫龙5倍。
某种程度上,如果卫龙增长到中国旺旺这个体量,那么意味着,中国旺旺在港股市场的现状,已预示了卫龙的未来。
中国旺旺的估值倍数十分“理性”,常年稳定在15倍-20倍区间,从2020至今平均16倍。以此参照,卫龙的远期估值范围为125亿至166亿之间。与600亿对比,折价70%-80%,可谓“脚踝斩”。
在这个估值大逻辑下,一旦上市,卫龙未来市值上涨,根本上取决于基本面业绩是否能翻倍。
A股也同样如此。零食板块从2020年5月底高点80倍PE,一年后回撤到20倍。按7月8日收盘价计算,PE为38.17倍。
卫龙Pre-IPO轮600亿估值,如果和A股2家辣味零食公司相比,是同样盈利水平的有友食品市值的16倍,约为绝味食品(603517.SH)市值的2倍;和休闲食品相比,是盈利水平最好的恰恰食品(002557.SZ)市值的2.34倍。
虽然卫龙没有选择A股,但只有A股,可以给零食企业40倍的PE。按卫龙2021年净利润计算,即便在A股上市,也仅能获得330亿左右的估值。
总之,不管如何计算,卫龙在当下A股和港股两地,都难以找到足够支撑600亿估值的理由。200亿至300亿,才是卫龙的真实估值。
爆品难再
2021年,卫龙有两个品类(即调味面制品及蔬菜制品)的年零售额超过人民币10亿元;其中四个单品(即大面筋、魔芋爽、亲嘴烧及小面筋)的年零售额均超过人民币5亿元。
从下图可以看出,辣条系列增长已显著放缓,从2019年的15%,降低到2021年的8.47%,增长见顶;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是卫龙多样化产品策略的实践,但达到10亿级别后,增速从123%下降到43%,能否达到辣条的30亿规模,还需要观察。而豆皮、卤蛋等,几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去年还是负增长。
这说明,辣条爆品的成功,并不能被卫龙复制到其他单品。
从国内外食品类企业发展历程来看,靠一款爆品起家的公司,不管是可口可乐还是涪陵榨菜,后续推出的多元化产品,均呈现“指数级衰减”的规律。
从净利润的形成来看,卫龙整体收入虽有增长,但营收增速已在20%之下,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快速增长,挤压利润空间,导致2021年净利润增长不足1%。
也许唯一可行的增长方略是涨价。在原大单品渠道日渐铺满的情况下,涨价几乎是唯一拉动增长的途径。
即便如此,非必需品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涨价的上限也并不高。
上市疑云
6月28日,卫龙美味第三次递表港交所,在此之前,卫龙已先后于2021年5月12日、11月12日递表,均已“失效”。十分微妙的是,3月底融资接近尾声,5月8日刚刚宣布融资完成,4天后火速递表,招股书过期后又继续努力,其焦虑可见一斑。
时间是朋友,也是敌人,看来卫龙和一众投资机构深谙这一道理。首轮融资即申请IPO,大概率因为在这个估值水位,已无法在一级市场谋求后轮融资,只能寄希望于二级市场找“接盘侠”套现。
即便如此,也令人疑窦丛生:每年光是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就有七八个亿的卫龙,年年贷款上亿也不成问题,成立20年来没接受过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都没耽误过,为何在2021年5月突然“想开了”?
也许一切诉求焦点,都指向的是境外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只是,今年的港股市场,肯定不会为600亿一包的辣条买单。
(责任编辑:热点)
-
韩联社11月22日消息,韩国银行央行)22日发布的一项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韩国家庭负债总额为187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989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自2013年第二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昨日纯碱期货价格震荡走强,主力合约收盘价2530元/吨,涨幅1%。昨日夜盘纯碱期货价格宽幅震荡。现货市场维持稳定,沙河地区重质碱送到价2700元/吨。供应端因前期检修企业复产,近期生产水平提升明显,纯 ...[详细]
-
来源:期货日报在全球工业周期中对工业景气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导致了白银价格的高波动性。同时,考虑到白银价格与黄格的联动性,在分析白银走势时,需要兼顾其金融属性以及实物供需属性。从白银的定价属性上看,白银 ...[详细]
-
保险金信托持续迭代更新 风险覆盖与财富传承结合能否实现1+1>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近日,泰康人寿、泰康健投联合五矿信托,在寿险市场成功推出首单信托直付养老社区的“养老类保险金信托”;阳光人寿正式发布了“臻传·养老”“臻传·传承”“臻传·慈善”三 ...[详细]
-
多地楼市新政试水改变“先赎楼再过户”模式 “带押过户”对二手房交易市场有何影响?
阅读提示近日,多地楼市新政中提及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与以往的“先赎楼再过户”模式不同,“带押过户”中,卖方不需要先归还原有房贷就可以完成过户登记,买方可带抵押过户获取金融贷款,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 ...[详细]
-
德国媒体9日报道,德国海军和联邦警察已派出一支联合调查队前往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水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两周前发生泄漏部位实地侦查。德国军警实地侦查为德国“今日新闻”制作节目的西德意志广播电台和 ...[详细]
-
本报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10月10日,广州市2022年第三批次集中供地进行挂牌交易,出让的18宗土地中最终成交15宗,成交地价总额约479.24亿元,另外3宗土地遭遇流拍,此前有2宗地块提前终止 ...[详细]
-
来源:期货日报2022年期权、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先后在交易所挂牌上市。新品种推出之后,极大丰富了金融期权的产品体系,尤其是创业板ETF期权的推出,给予投资者对冲成长风格的新工具。期权产 ...[详细]
-
财联社10月11日电,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中国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70.8万辆,同比增长93.9%;1-9月累计销量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财联社记者 徐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