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茅台退休职工李显成,仍然记得1973年的那个晚上
转自:贵州日报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岁的上茅台的茅台科研人员探寻茅台酒酿造微生物背后的秘密。
88岁的退休茅台退休职工李显成,第一次听到“微生物”这个词,职工是李显在1973年的一个晚上。在车间里的成仍“工人夜校”的课堂里,茅台酒厂生产科的然记一位年轻技术人员正滔滔不绝地向工人们讲解微生物与酿酒的关系。
“微生物到底长啥样?得年的那”几乎没有上过学的李显成觉得很新奇,虽然已经在茅台酿了十多年的个晚酒,但当时的岁的上他还不能理解,在他身边还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茅台生物,每天都与他们一道参与着茅台酒的退休酿造。
台上讲课的职工年轻人叫季克良,1964年从无锡轻工学院食品工程系发酵专业毕业后,李显以技术员身份被轻工业部选拔、成仍分配到茅台酒厂工作。作为茅台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人物,季克良是最早一批用科学理论解读茅台的人,破解了茅台酒的工艺“密码”,奠定了茅台科技发展之基。
对酿酒行业来说,“得微生物者得天下”,酿造微生物正是茅台最关键的密码,贯穿茅台酒每个生产环节,是密码中的密码。早在1964年至1966年的茅台酒两期试点,开始对酿酒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就是想研究微生物、揭开茅台酒的质量秘密。但是限于研究手段,“两期试点”之后的五十年,茅台对微生物的研究仍处于“盲人摸象”阶段。
2005年,茅台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建立了行业第一个白酒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用可培养方式保藏微生物菌种79种近1000株,这也是第一次揭示了茅台酿造过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012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引进,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陆续集成,茅台科研人员因为有了这些微生物研究的“利器”,对微生物的研究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在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现代化实验室里,茅台科研人员从玻璃瓶中取出载玻片,取样后放到显微镜下,一番熟练的操作后,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他们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过无数倍的放大后,曾让李显成等老一辈茅台匠人们发出“到底长啥样”疑问的微生物,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下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为什么茅台酒的香气和口感如此丰富,就是因为茅台酒酿造微生物多样,代谢产生了多种风味物质,这才造就了茅台酒的丰富度和独特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在茅台科研人员看来,这就是微生物的魅力,更是茅台酒的魅力。
通过高通量测序等先进科学技术,茅台现已明确茅台酒酿造过程及环境中的1946种微生物,并对其中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基因及代谢特征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利用基因组学与可培养组学技术,系统分离培养了酿造环境(空气、水、土壤、晾堂等)和酿造过程(原辅料、大曲、酒醅、窖泥等)中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150余种7900余株微生物,可培养比例占1946种的10.2%,远超常规微生态的比例,扩展了茅台酿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库。
如何从这庞大的菌种资源库中发掘微生物的利用价值,茅台科研人员利用微生物组学技术,揭示了酿造全过程微生物菌群演替规律,并结合生产工艺,建立了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的大曲质量、润粮效果及堆积发酵质量的评价体系。从此,发酵过程控制有了经验判断之外的技术保障。
依靠现代生物技术的“钥匙”,茅台科研工作者通过研究已发现芽孢杆菌等12个属的核心微生物与酱香型白酒品质密切相关,明确了产醇、产酸和产香关键微生物类群并建立了快速检测方法。
在酿造微生物功能解析的基础上,科研的成果版图不断扩张:17种39株酱香型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的精细基因组图谱、1200余种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苯乙醇和双乙酰等10余种重要风味化合物的代谢通路……这些成果的取得,初步实现了微生物实体资源与基因信息的相互关联,为实现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定向调控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休闲)
-
疫情以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费让利等一系列扶助“大礼包”,正成为当下稳住经济大盘的一致性政策。同时,在金融行业,不断让服务下沉至占市场主体总数90%以上的 ...[详细]
-
佛山农商银行回应取款5千需身份证:没有此规定,但有时候要信息更新
#女子称在银行柜台取款5千需身份证#【#银行回应取款5千需身份证#:没有此规定,但有时候要信息更新】1月31日,广东佛山。女子发视频称其到农商银行高明对川支行取款5000元,银行要求其出示身份证,否则 ...[详细]
-
来源:华夏时报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原总裁王凤英正式加入小鹏汽车,出任总裁一职。王凤英将全面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并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有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 ...[详细]
-
从银保监会处获悉,2022年,银行保险业主要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商业银行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估值高低直接体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 ...[详细]
-
照着北向资金流入榜推荐?券商2月金股出炉:消费最被看好,宁王迪王双双上榜
华夏时报 记者 柳川 陈锋 北京报道2023年1月份,北向资金汹涌流入A股,总规模达到了1412亿元,创出陆股通设立以来的单月历史记录。三大股指中,上证指数1月上涨5.39%,创2010年以来最佳开局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正近日,作为房地产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浮法现货价格出现企稳回升的现象引发市场关注。受2022年浮法玻璃价格持续低位影响,A股市场多家玻璃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东高科技高级投 ...[详细]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想在电视剧市场寻找出路。1月30日晚,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调整原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减少电影项目的拟投入金额2.5亿元,将该部分募集资金投入新增募投项目电视剧《上甘岭》。此前,博纳 ...[详细]
-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将迎来新的高级顾问——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女行长邢毓静赴港履新。金管局日前宣布,委任邢毓静女士为高级顾问,该任命于2022年11月21日生效。邢毓静由中国人民银行借调至金 ...[详细]
-
周四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韩国1月份通胀率意外升至3个月高点,尽管此前市场预期通胀将在整个2023年逐步放缓。这z加大了韩国央行进一步收紧政策的可能性。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1月份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