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IPO前“翻车”被指低俗营销 一年花4600万打广告屡登食安抽检黑榜
来源:财经网
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的翻车“辣条一哥”卫龙,如今却因低俗广告身陷争议。卫龙万打
近日,低俗卫龙辣条外包装因涉嫌“低俗营销”,营销受到消费者投诉,年花所在地区的广告市场监管局也介入调查。
3月30日,屡登卫龙发表道歉声明,食安称“公司非常重视广大网友和消费者的抽检意见,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黑榜生产,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翻车优化。”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卫龙万打此次包装的低俗“翻车”事件发生在卫龙即将上市之际。据悉,营销成立于1999年的年花卫龙食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已于2021年11月14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这也意味着卫龙距离IPO上市就差临门一脚。
近几年,卫龙在营销上一直都十分“用力”,这也助推了其销售费用的攀升。招股书显示,公司销售费用从2018年的2.35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3.71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2.63亿元,同比增长54.47%。但受销售费用快速增长、原材料涨价等影响,卫龙2021年上半年出现增收不增利。
广告费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卫龙的辣条不光辣嘴,还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辣眼。
近日,卫龙辣条包装被指低俗,引发广大网友讨论。虽然卫龙官方致歉并称不再生产有争议文案包装的产品,那么已经生产的有争议包装产品会如何处理,消费者是否能够退换有争议包装产品?4月5日,长江商报记者联系到卫龙客服,对方表示,“公司内部还在沟通,暂时还不方便回应”。
事实上,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卫龙第一次在营销上引起争议了。可以说,在“垃圾食品”舆论中挣扎多年的卫龙,靠着线上营销,成为名副其实的辣条界“杠把子”。
公开资料显示,卫龙由刘卫平、刘福友两兄弟于1999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辣味面制品(即辣条)品牌。2004年,刘卫平成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成立公司的辣条企业。
按2020年的零售额计算,卫龙是中国市场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市场占有率为5.7%。去年11月,根据港交所披露,卫龙已于通过上市聆讯,有望冲击“辣条第一股”。
其招股书显示,近几年,卫龙推广及广告费用增速高于营收和净利增速。2018年-2020年,卫龙营收从27.52亿元涨至41.20亿元,增长约49.7%;净利润从4.76亿元涨至8.19亿元,增长约72%。
而其分销及销售费用从2.35亿元涨至3.71亿元,增长约57.9%。其中,推广及广告费用从2680.9万元涨至4665.8万元,增长约74%,高于其营收和净利增速。2021年上半年,卫龙的销售费用达到2.63亿元,同比增长54.47%。
从单年度看,2020年,卫龙推广及广告费用同比增长约51.39%,也分别高于营收、净利增速21.7%、24.47%。
也许是受销售费用快速增长、原材料涨价等影响,2021年上半年,卫龙实现收入23.03亿元,同比增长22.06%;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下滑2.5%;净利率也由上年同期的19.4%降至15.5%。
反观2018年-2021年上半年,卫龙产品研发费用分别为1760万元、1590万元、2420万元、101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0.64%、0.47%、0.59%、0.44%,均不足1%。
“卫龙大幅增加营销费用,主要是希望能够在上市前借助营销力量提高业绩,以期上市发行价和股价能够达到资本市场的预期。”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卫龙需做到内外兼修,广告要做,但企业文化、产品品质、场景创新,以及在服务体系、客户粘性也要加强,否则可能成为昙花一现。
面临红海竞争,食安问题屡出
无可否认,卫龙是凭借千千万万线下零碎的经销商将其推上龙头之位。不过,时过境迁,当年的“小卖部霸主”如今面临产品单一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卫东的营收主要来自三大类: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但卫龙主要营收依赖于调味面制品,也就是辣条。
尽管卫龙一直以来在着力丰富产品线,然而从数据上看,2021年上半年,调味面制品为公司带来的营收超过14亿元,占比达60%以上,蔬菜制品占比为34.4%,两者累计占比超过95%。
此外,由于食品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高,这个市场已经有很多竞争者入局。目前,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为首的休闲零食上市公司,都开辟了自己的辣条业务,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与卫龙进行正面竞争。
另一方面,虽然营销帮助卫龙打了多场漂亮的战役,但产品终究是品牌的立根之本,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卫龙曾卷入多起食品安全风波。据公开资料,卫龙食品曾被浙江、贵阳、山西、湖北等省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局查出,在其产品中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防腐剂。
卫龙食品曾表示,其产品是按照生产地河南省的标准生产的,产品完全合格。
直到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辣条使用添加剂标准的纷争才尘埃落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卫龙有关的投诉达339起,消费者反馈的投诉涉及产品中发现异物(小石子、塑料、头发指甲盖、棉棒等)、食品发霉、包装漏油、空包、过期等问题。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示称:“若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出身街头小吃的卫龙,始终难以摆脱外界对其健康的质疑,人们提起辣条,对其的第一印象还是“垃圾食品”。在卫龙辣条的调料表中可以看到,产品包含食用香精、纽甜、三氯蔗糖等多种调料添加剂。
业内人表示,在食品行业“0脂0卡0糖0添加”盛行的当下,“重油、重盐、重口味”的卫龙显得格格不入。未来对卫龙而言,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创新产品,仍是一大挑战。
(责任编辑:知识)
-
超16亿元央企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等办社会职能运营补助资金下达
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下达2022年中央企业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等办社会职能运营补助资金16.1478亿元,支持地方平稳接收中央企业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等办社会职能运营工作。根据通知,各地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详细]
-
上海证券报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往往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部分基金公司在自购时往往会大力宣传,但在赎回时却悄无声息,投资者只能通过基金定期披露的报告才能发现其赎回动作。业内人士建议,基 ...[详细]
-
2022年8月18日上午10时,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介绍,这些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深入开展“清朗”系列 ...[详细]
-
百亿私募正圆投资旗下多只产品年内巨亏超50%,承诺跟投且一年内不赎回
据财联社消息,近日,百亿私募正圆投资基金经理戴旅京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向投资者致歉,坦诚今年以来他管理的大部分产品损失惨重,内心一直很煎熬。他在信中写道,在2021年之后,公司产品规模快速扩张,与 ...[详细]
-
柳 文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推动着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商业业态以及治理和服务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用好数字化也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多方协同、共建共享。日前举行 ...[详细]
-
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01910)“跑赢大市”评级,续列入精选买入名单,将2023-25年每股盈测上调13.6%/14.6%/14.9%,以考虑到强劲的销售复苏及经营杠杆,目标价由29港元上调至3 ...[详细]
-
转自:青瞳视角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将于8月19日—20日在天津举办,这是由我国举办的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教育部8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总体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 ...[详细]
-
撰文 | 茜茜编辑 | 李信马5G在圈内、圈外冰火两重天。“大街上到处都是2022世界5G大会的宣传标语,但实际上,我们都没怎么关注到。感觉5G资费还是太贵,除了网速变快,生活中没有太多感触。”一位哈 ...[详细]
-
北京本土感染者+634,135例社会面!市疾控:两例重症感染者未接种加强针
11月2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1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11月22日0时至15时,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34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499例、社会 ...[详细]
-
特斯拉否认法务部门负责人离职。当地时间8月17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表示,David Searle在不到一个月前已经与特斯拉分道扬镳。特斯拉原副总法律顾问Dinna Eskin接任。据悉,Sear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