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接近货币政策正常化阶段,世界需警惕 “脱钩”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回望2022年,脱钩在疫情的日本影响下,日本遭遇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接近界需警惕内需疲软等问题。货币化阶加之去年日元大幅贬值,政策正常日本连续多月出现贸易逆差,段世经济难以摆脱困境。风险 当地时间1月18日,脱钩达沃斯举行的日本世界经济论坛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围绕“日本的接近界需警惕经济复兴之路”的主题作了演讲。他表示,货币化阶在投资真正开始、政策正常薪酬出现增长、段世经济实现发展时,风险日本就可以停止宽松的脱钩货币政策。目前日本货币政策正接近正常化。 会上,多位嘉宾还谈及自由贸易、制定产业政策,以及“脱钩”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等话题,为世界经济复苏的路径提供了更多思路。 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条件 18日当天,日本央行公布的利率决议,成为了首个讨论话题。具体来看,日本央行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将利率水平维持在-0.1%,并且未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左右。 日本方面始终坚信,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复苏。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2%的通胀目标。然而,日本的通胀指标不仅超额达标,还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担忧。数据显示,日本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7%,创42年来的最大涨幅,除了水电费之外,大部分商品如手机、空调等价格都出现上涨。为了应对高物价,不少日本民众只好选择压缩生活成本。 西村康稔分析称,目前日本民众对高通胀的看法,源于他们惯常的“通缩思维”,“日本经历了20年之久的通胀紧缩,不管公司试图制造哪种具有更高附加值和高定价的产品,消费者依旧喜欢便宜的产品,所以政府的激励行为效用往往十分有限。” 他表示,当前日本民众的永久性通缩思维和价格飙升并存,因此日本的通胀率长期低于4%。只要投资增加、工资实现增长,经济运行加速,满足这些条件后,我们就可以停止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目前我们正在接近那个阶段。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央行没有进一步调整政策符合市场预期,当前美联储停止加息时点临近,日元贬值压力已有明显缓解,若货币政策进一步迈向正常化,会增加日本政府债务压力以及居民、企业等贷款偿还压力,抑制日本的经济活力。他认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今年卸任后,若薪资增速超预期存在推升通胀的风险,那么日本央行可能会调整政策。 日本政府公布的12月月度经济报告,维持了国内经济“正在温和复苏”的评估。这已经是日本连续6个月作出的相同评估。 三得利公司首席执行官Takeshi Niinami分析称,日本经济有停滞的表现,目前来看,现在是振兴经济的恰当时机。他表示,作为日本的私营部门,首先需要进行公司的“新陈代谢”,吸引更多投资者;其次是建立新的创业公司,贡献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他建议,日本政府可提供福利,比如提出失业救济金和再培训一揽子计划,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并提升家庭工资收入。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努力增强私营部门的经济活力。去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政府将引入税收激励措施,鼓励私营部门提高工资。对于这一举措,Takeshi Niinami表示欢迎,他认为私营部门也是日本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引入税收激励能够有效刺激投资。 展望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西村康稔认为关键在于首相提出的“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私人投资是非常有利的,政府必须尽一切努力推动和支持这种投资,”他观察到,当前私营部门正在带头投资。因此,政府也希望私营部门能实现5%及以上的工资增长,比如优衣库有意将日本员工的工资提高40%,该公司在提高员工工资方面就做得很好。 明明预计,日本提出的“新资本主义”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居民消费动力以及日本商品的竞争力,但目前仍存担忧。他表示,由于日本疫情反复以及通胀上行,目前日本消费者支出复苏仍较慢,未来若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日元进入升值通道,则存在企业提升薪资动力趋弱的可能。 经济“脱钩”并非正确选项 由于疫情持续,近年来,国际政治场域内出现了“脱钩断链”的声音。而去年爆发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罗斯施加全方位制裁特别是金融制裁,使很多国家的经济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贝恩资本主席Stephen G. Pagliuca表示,过去30年里,全球贸易使世界受益,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受到的提振更是明显。以往,国家的经济独立性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是可以并存的,比如以能源交易为纽带的俄罗斯与欧洲进行贸易。但可以看到,现在俄罗斯与欧洲经济正发生巨大的“脱钩”,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因为这会使很多相关国家的处境变得糟糕。 西村康稔也表示,搞“脱钩断链”是不切实际的。回溯历史,日本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自由公平以及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全球经济发展至今,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很深的依赖关系。但同时,他强调要进行风险管理,“自主性和不可或缺性是日本关注的焦点。同时,我们需要确保在地区建立更多的供应链,增强在先进技术领域的供应链弹性。” 具体来看,日本主要分两步走,一是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投入,二是紧密与伙伴国之间的合作。此前,西村康稔在活动中发表演讲中表示,日本将在半导体领域追加投资150亿美元。他直言,半导体是工业基础,是人类未来的基础技术,在研发上需要与多国加强合作,因为这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承担的。 另外,在谈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时,西村康稔与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部长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中国。 毕晓普表示,中澳经贸继续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数据显示,2021年,中澳经贸合作稳步发展,中国继续保持澳最大货物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地位。 对于日本来说,西村康稔则称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一直在增加,并且日本必然会与中国保持贸易关系。从数据来看,2021年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19.2%至17.9844万亿日元,对华贸易逆差继续缩小。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早已形成。日本作为全球化贸易的参与者,近年来,中日之间通过经贸往来取得丰硕的成果。日媒曾经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如果包括零部件在内的中国产品中断供应两个月,日本将无法生产汽车、家电、服装甚至是食品,价值约53万亿日元的产值将消失,这相当于日本每年国内生产总值10%。 “中日贸易互补性较强,双方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和日本贸易强度以及金融联系也日益密切。”明明向记者表示,在“一带一路”以及RCEP已正式生效背景下,中日两国政府未来可加强双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双方贸易的合作关系有望进一步深化。 (作者:胡慧茵 编辑:李莹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起底银行圈的“光大现象”,五大行四家行长皆出一门…
- 微拍堂IPO背后:我一掷千金,你保真吗?
- 首批中缅新通道铁路公路联运物资进入缅甸境内
- 整体营收增速放缓,多多买菜或将成为拼多多的下一个增长点
- 创业板30家央企上市公司名单来了,监管层两天三度表态聚焦国企估值体系,与高质量发展殊途同归
- 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立案调查
- 图书《流汗啦!》插图引发网络争议 编辑部:已下架
- 苹果:回来上个班,怎么这么难?
- 潘功胜: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俄罗斯再次超预期“暴力”降息!卢布跳水 盘中跌超10%
- 按剧本演的!长阳大涨,油价一举刷新2个月高点
- 13年首次盈利:阿里云收入破千亿,股价上涨超10%
- 深圳首例“公证提存+免赎楼带押过户”完成!专家:各地要重视公证处的角色和功能
- 业内人士:企业应帮助员工更快适应复工复产的节奏
- 视频|杨德龙:中概股报复性反弹 有望带动科技互联网板块回升
- 江苏宝应警方通报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与“云联惠”案关联
- 期货大咖聊大宗:技术面、基本面均偏空 关注螺纹钢05合约做空机会
- 货车司机入豫报备后不再赋黄码
- 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演讲:美国对华政策是“投资、结盟、竞争”
- 5月10余城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纾困”房企政策加快落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