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中企进军德国迎来窗口期
原标题:专访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中企进军德国迎来窗口期
德国汽车行业对华投资,专访中国总干中企约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德国段炜德国三分之一。
“这家企业来了之后,商会事长这个地方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产业集群。进军”
谈起近期一家来德投资中企,迎窗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口期“这家企业过来之后,专访中国总干中企当地政府是德国段炜德国想把当地就建成一个小型的电池集群。该中企对我们说,商会事长来的进军时候就开展了与上下游100多家供应商的合作。这确实是迎窗一个集群和规模效应。”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口期28日,专访中国总干中企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布,德国段炜德国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商会事长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将于11月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据报道,伴随朔尔茨访华的有12位德企高管,其中包括大众、宝马、巴斯夫等汽车和化工业的高层。
根据荣鼎集团的一份报告,德国汽车行业对华投资,约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在2018年到2021年间,仅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及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四家公司,就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34%。
近期,巴斯夫更是追加对华投资,其位于中国南部湛江的第一家工厂已于9月中上旬开始投入运营。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欧元(约合69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投资德国。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1月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德中资企业超过2000家,集中在运输、汽车零配件、新能源等领域。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存量160.6亿美元(约合1108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中国车企出海,就要“挑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正在挑战老牌汽车强国——德国。在段炜看来,这一方面在于德国8000多万人的人口优势,德国不仅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高级人才和研发人才数量也较多。
“单纯从成本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赴德投资不划算,但为什么大家还纷纷赴德投资呢?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德经贸关系良好,这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双方企业对彼此的市场都有较大信心。同时中德关系也稳定。”段炜说。
朔尔茨访华,德国企业如何发声
朔尔茨任内首次访华,德国头部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持,访华高管来自化工、能源、制造、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德经济结构依然互补。
正如段炜所说,目前德国政界出现了一些杂音。
据报道,朔尔茨此前明确表示支持全球化,他称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德国必须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月12日对此表示,我们积极评价欧方有关表态。中方同样支持全球化,反对脱钩。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背景下,坚持开放合作,增强经贸联系,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段炜表示,在朔尔茨访华之前,各方看到中远海运入股汉堡港的这一案例,根据德国媒体报道,在德国国内六部委都反对的情况下,作为联邦总理,朔尔茨力排众议,最终该交易达成一个财务投资方面的妥协。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车企都表示,其30%~40%的营业额都来自中国,它们得益于中国开放和广大的市场,希望加强对华合作。”
据悉,此次将随朔尔茨一同出访的企业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默克集团、德意志银行、巴斯夫、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宝马、瓦克化学集团、阿迪达斯、婴儿食品制造商喜宝(Hipp)、加热技术公司GeoClimaDesign和德国拜耳集团。
中国车企进军德国有两招胜算
“德国大众汽车,每年向中国大概卖400多万辆车,占其全球份额将近40%。” 段炜表示,而现在在德国的马路上,已经有不少中国的汽车和中国品牌在奔跑.
“这体现出中德两国之间合作的紧密性,也体现出了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他谈道,不过中国汽车刚出海,想进军德国市场并不容易。
除了显而易见的品牌直面竞争之外,德国汽车行业标准较高,涉及环保、供应链等方方面面,这又在无形中提高了中企的市场准入门槛。
不过,仍有两招胜算。首先,是数字化。
在段炜看来,数字化不仅是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未来愿景,更是争夺消费者的重要武器。而在寻找产品差异化竞争力这个“找不同”游戏中,中国电动车企业很快悟到了这个关键点。
前不久,段炜参加了一些中国电动车企业在德的新车发布会。他发现,在电动车内部,中企纷纷将语音控制、AI系统等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不仅如此,数字化技术更渗透在诸多方面。比如,在汽车驾驶位置前方,司机可以轻松地使用较大的操作屏幕,汽车内饰则配备了环绕音响。“消费者甚至可以在车里打游戏,一台车俨然变成了一个娱乐空间和影音空间。”段炜说,“德国的数字化转型相对较慢,对于当地消费者来说,这都是非常新奇的。”
段炜认为,这背后是一个重要转变:中国车企先后经历过多轮出海,此轮出海的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以往主打性价比的标签,而是试图以科技等新技术赢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则是系统性困局:德国企业意识到,在电池技术上,已经处于整体落后情况,需要中企成为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
“大家看到德国在电池技术这一阶段基本放弃了:德国将这一段的能源技术认为是过渡阶段,没有想在过渡这一阶段技术之后再做什么,或跟亚洲国家来一争高低。”段炜解释道。
这也给予了中国企业进军德国和欧洲的窗口期。去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宣布赴德建厂。
同时,德国也希望通过吸引全球头部的电池企业,发展当地电池产业集群。“德国经济发展呈现产业集群的特征。”段炜说,“以前像宝马这样头部的主机厂在德国某地建厂,就可以陆陆续续带动上下游100多个供应商赴当地投资。长此以往,便可以培育技术人才、不断完善厂房等设施建设,并促进当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也正得益于此,德国冒出了一个又一个汽车小镇。”
在他看来,电池企业投资的道理同样如此,“像我最近参观了在德国的一家中国电池企业工厂,它真的就是带着整个产业链过来的。电池生产既需要上游材料,又需要其它技术线的配合,它上游的供应商就有100多个。”
德国化工、汽车产业链东移
由于气价持续高企,近日德国化工、汽车行业时常笼罩着一股悲观气氛。
段炜认为,未来德国化工产业东移的可能性较大,“从德国化工产业在欧洲的供应情况来看,天然气价格虽有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且乌克兰局势僵持不下,这意味着德国化工产业的用能成本还将较高。此外,在能源转型中,虽然环保议题正让位能源安全,但环保议题在德国仍至关重要,况且绿党目前还在执政联盟内部,未来化工产业在德国持续扩张的可能性不大。”
在他看来,我国化工产业或有一定优势承接其转移的产能,原因在于,其一,得益于较低的煤价、气价,及光伏、风能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用能成本具有较大优势。其二,化工产业是大多数工业供应链的起点,我国工业品类齐全,且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是全球巨大的化工品市场。其三,得益于多年的工业化积累,我国产业工人和工业基础设施都较为完备。
与化工产业类似,段炜认为,德国车企未来有望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首先,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庞大,这与我国人口结构及消费升级趋势密切相关;其次,我国汽车工业的制造效率高、基础设施完备、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此前,德国车企在华积累已久,不仅合资建立众多工厂,‘双元制’学校模式也培养了大量汽车技术人才。”他解释称。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移背景下,德国车企更加看重的其实还是我国的技术密集优势。”段炜进一步称,“车企倾向于选择在技术密集的地方研发产品。无论是在电池,还是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经济领域,我国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中德加强在上述科技前沿领域合作,有助于德国车企向电动化、数字化转向,进而抓住产业转型机遇。”
(责任编辑:热点)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01810)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收入约人民币704.74亿元单位下同),环比增长0.4%。毛利约117.22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净利润约21.17亿元,环比增长1.7%。1-9月 ...[详细]
-
直播间里“挑”工作,超六成受访者担心直播带岗会夸大岗位优势和待遇
转自:中国青年报直播带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直播互动为抓手,可以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更加精准地对接。不过作为一种线上招聘形式,直播带岗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 ...[详细]
-
日前,中央批准:王云鹏同志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由于年龄原因,徐惠彬同志不再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9月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 ...[详细]
-
为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将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养护等全过程、各环节,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促进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北京防水技术股 ...[详细]
-
乌龙!科恒股份误将21年半年报传成22年,董秘还提前“窗口期”减持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31日,深交所对时任董事、 董事会秘书唐秀雷出具了监管函,董秘存在敏感期交易行为,交易金额113万元。董秘作为上市公司合规的践行者和普及人, ...[详细]
-
据日本周四发布的国际收支数据,7月份日本基金继续卖出美国主权债券,创下连续九个月卖出的纪录。投资者减持价值1.04万亿日元的美国主权债券,力度低于6月的3.72万亿日元。这是可追溯到2005年的数据中 ...[详细]
-
知乎在用户截图中嵌入盲水印,专家表示如涉及个人信息需提前告知
IT之家9月8日消息,近日,知乎被曝在App和网页端的用户截图中嵌入了盲水印,盲水印用肉眼难以分辨,需要在特定的图片显示效果下才能看到,经检测工具测试后,网友发现盲水印疑似包括用户UID等信息。有知乎 ...[详细]
-
美联储公布的褐皮书显示,自7月初以来,美国经济活动总体上没有变化,5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略微增长或温和增长,另外5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略有放缓或温和放缓。未来经济增长前景总体上仍然疲弱,受访者指出,预期未 ...[详细]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为了更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科创企业稳健成长,相关部门再放“大招”。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与外汇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 ...[详细]
-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发展环境,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出台稳外贸系列政策,推动外贸稳大盘、扩优势、增活力。前8个月进出口增速达到了10.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