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成中小学独立课程引热议 专家:不是简单培养技能,也不是为了“分流”
红星新闻记者 潘俊文 实习记者 周炜皓
编辑 张寻
近日,学独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程引将劳动从原来的热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简
自2022年9月秋季开学起,单培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养技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流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立课共分为十个任务群,课成针对不同学段制定学习项目。中小专
该课程标准公布后,学独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网友们对该政策持支持态度,但也有网友担心,劳动教育会成为新的“家长作业”。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家熊丙奇认为,这类担心是对劳动教育的误读——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各学段的学习能力,目的不是简单的培养技能,而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
他同时指出,现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考评体系等方面着力,需要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力,更好地打通资源渠道,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们真正喜欢这门课程,并从这门课程中获益。
培养孩子热爱、尊重劳动,“提前分流”是误读
红星新闻: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提前分流”吗?
熊丙奇:这实际上是个很不正确的解读。
根据新职业教育法,已经强调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普职分流已经变成普职融合发展,而不是很多家长所理解的普职分流,甚至普职分层。
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些舆论的话,可以看出这之后的一些现实问题:整个社会存在崇尚学历,淡化、漠视技能,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成为技能型人才?为什么很多高校本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又都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
原因其实就是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走了一条错误,或者说扭曲的道路,跟孩子灌输的是远离劳动的价值观念。比如说告诉孩子,“你如果好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是服务员、出租车司机或者是快递小哥。”
如果按照这样的教育观念,整个社会的教育结构都会发生问题,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内卷。实际上,按照整个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资料图。4月25日,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组织彭山一中部分学生在观音街道龙门桥社区的一片油菜地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按照100个孩子来算,家长都跟孩子灌输今后要高学历,要去读大学,要去成为学术型人才,但是最终这100个孩子中能够成为学术型人才,能够进入所谓名校的学生,再怎么也不会超过10%。剩下的90%,从事从小被教育“低人一等”的技能型职业,他愿意去做吗?
所以说“提前分流”这种解读的背后,恰恰反映出今天的教育问题。退一步说,就是取消中职分流,高等教育能够取消分流吗,进入社会能够让孩子们都去做同样的工作吗?
回过头来说,劳动教育不是为分流做准备,而是为所有孩子的都能有出彩的机会,来做出的根本性的调整。每一个孩子,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职业,都是有出息的,都有获得个人价值实现的机会,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教育观念。面向所有孩子,而不是盯着少数的孩子来培养,也就是教育的回归。
在基础教育阶段,它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孩子未来不管是哪一类人才,都可以有这个基础。
红星新闻:劳动教育课程的制定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熊丙奇:劳动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制定,是希望孩子通过体验劳动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以及孩子家长都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孩子没有生活技能,没有独立性和责任心,怎么在未来做到独立生活?这一点,许多孩子进入大学、进入社会之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就是前车之鉴。对父母来说,在平时重视孩子的劳动习惯养成、生活技能培养,是最轻松的。
没有独立性、自主性、自制力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习好的。很多孩子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考察的核心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还有自我规划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劳动体验,就不会有独立性的培养和责任心的培养,而独立性和责任心恰恰是更好发展的基础。
↑专家指出按照整个社会的需求,必须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图为2021年6月2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职业中学开展车工技能比赛。
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系统性培养,强调“九年一贯”,在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目标,还有孩子的认知能力,来设置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整个劳动教育,无非是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这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日常劳动中进行体现,包括家庭的日常劳动、学校的日常劳动。这是从小就可以做的,整理书包、自己洗衣服,包括体验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种菜、养鱼,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这个实际上是在所有教育中都会一以贯之的,包括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包括语文、数学、思想道德,可能都会提到怎么样珍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层面,实际上劳动教育跟职业启蒙是接轨的,我们从小就让孩子去体验不同的劳动社会生活,拓宽孩子的视野,形成他们自身的职业兴趣和专业兴趣。所以可以看到,随着学段年龄的上涨,学生就会从以前的日常劳动,到接触生产劳动,以及一些先进的劳动技术。
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职业启蒙,而不是说要让孩子们去受职业教育,这是两个概念。
资源配套,劳动教育才能让学生开眼界
红星新闻:怎么解决劳动教育的设施、师资问题?
熊丙奇: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能够见识各种领域的先进劳动技术,感受先进劳动生产力的教育。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跟不上需求。
劳动教育要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就需要配套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还有对它的课程质量评估。学校需要建立劳动教育实验室、劳动教育基地,还需要社会的劳动教育基地,组织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授课,这样的劳动教育一定会让学生大开眼界。
但现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比如在学校内搞一些基础劳动,布置劳动作业叫父母完成。举个简单例子,我要让学生体验孵小鸡,不可能让家长去买孵蛋器,自己在家里养鸡,而应该是学校有孵鸡蛋的实验室,让孩子了解孵蛋鸡蛋的过程,用上仪器观察鸡蛋的变化。
你想想,如果有了这些设施,孩子对科技的理解,对生产养殖的理解,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将是多大程度的改变?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困难的地方,要有多少投入,建立多少先进的设备,开发多少场地,还要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至于师资,现在也很不够。有的学校有的地方有条件,可能有专职的教师,但总体上看,专职的教师非常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劳动教育培训,让他知道怎么样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科老师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第二个就是去社会聘请专业人员做兼职老师,比如工厂企业、现代农场、大学,都可以把相关人才聘请过来做兼职老师,这就需要整合这些资源,给我们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
↑资料图。2021年10月12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学校学生正在本班责任地进行劳动课实践教学。各地的中小学校,也可以打造各自的特色,比如请专业人士开设工作室,带动学生做劳动教育,也可以把非遗工作室请到学校里面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培养手工能力。这个就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学校的办学条件,来吸引社会的力量,丰富课程体系,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做传统剪纸,有的学生做手工课,还有的学生做维修、做木工,多有意思?
要做的东西太多了,如果真的要把劳动教育变成学生喜欢,又能引导家长和学生全面转变劳动教育观念的课程,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上还要做大量的文章和工作。
当然,劳动教育肯定也要发挥社会资源,共享资源。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购买第三方服务,让校外的机构到学校里开设劳动教育场地,派人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程。也可以和职中、高校、企业等进行合作,利用现有的设施、师资力量,引进社会资源。
实际上就是要打通渠道,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来真正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建设。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最重要
红星新闻:考评结果会纳入升学吗?
熊丙奇:要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我们的评价就不能用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会异化——通过考试就结束了。
真正的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要是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加这个课的过程、表现,这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每个孩子自身获得的成长,比如通过劳动自身的变化,对劳动的态度,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在评价中最为关注的。
国家已经在强调,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个就是我们在推进五育并举,尤其关注美育、体育、劳育的时候要注意的。比如现在大家很关注,把体育和美育纳入中考,是不是能解决对体育和美育重视不足的问题,如果只是重视考试,很容易又会变成应试体育和应试美育。
对学校来说,要开启、开足、开好这些课,更应该看学生上每节课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这才是真正的评价方式。劳动最后是要学生去体验,培养习惯和兴趣,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成绩,不是以考试来,也不是为了考出高低来,还是要以学生参加劳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应该是个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我们现在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总想把所有东西都纳入中考、高考来解决问题,那又是一种应试思路。另外,我们对学校的办学评价,应该聚焦于学校是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开启、开足、开好所有课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教育,而不是只关注教学的结果。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新的评价体系,引导大家关注整个劳动教育的开设和具体质量,学生自身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红星新闻:地方政府该怎么管理学校的劳育教育?
熊丙奇:我们的地方政府、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课程开设和课程质量,这是最核心的。我们也强调了依法治教,学校必须要强调开启、开足所有的课程,围绕着开启、开足课程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做:
第一,政府部门怎么保障学校开启、开足课程。这需要有师资的配备、资源投入和保障。我们之前讲体育、美育开不起,可能因为有些地方体育、美育老师都没有,场地也没有。如果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资源,可能会变成形式主义。所以说落实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标准,要对地方政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第二,政府部门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校办学,督促所有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启、开足、开好义务教育课程,比如劳动教育的课时数要保障,课程质量要保障,如果学校挤占劳动课的课时,就追究学校的责任。
强化这方面的督促力量,劳动教育才能是不仅方案写得好,而且能真正落地,避免纸上谈兵。
(责任编辑:休闲)
-
工信部翁啟文: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财联社11月2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翁啟文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需要产业界与金融界协力推进产融合作,构建适配产业变革的金融知识体系和路径。 ...[详细]
-
红星资本局2月27日消息,随着流感进入高发季,明星药物奥司他韦再度回归公众视野,相关专利申请处于井喷期。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奥司他韦相关专利申请共146条,125条专利申请属于发明类型,13条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2月28日消息,大盘今日高开,创指早间一度涨近1%,午后指数探底回升,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板块方面,医药板块强势反弹,中药股涨幅居前,纺织板块延续强势,数字经济概念集体走强,旅游、零售等板块活跃;光伏概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 郭存举中秋将至,有商家推出“区块链月饼”,还有网友以此进行恶搞,引发关注。近年来,利用区块链营销的商家并不少见,涉及领域也很多。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信息透明度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噱头进 ...[详细]
-
助力小微电商“出海”又有新推手,小商品城、财付通等纷纷加注跨境电商支付
记者|苗艺伟近日,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义乌、财付通、贝宝支付等新一批“实力选手”纷纷加码中国小微企业跨境电商支付领域,助力中国小微电商出海之路“乘风破浪”。义乌小商品城“义支付”正式上线继2022 ...[详细]
-
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雄安·电建智汇城迎来首期开园运营,40余家企业集中入驻。 韩冰 摄中新网雄安1月1日电 记者 崔涛)1月1日,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雄安·电建智汇城迎来首期开园运 ...[详细]
-
“20cm”涨停!顶层规划出炉,数字板块大爆发,机构怎么看?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 ...[详细]
-
首次!市场预期欧央行将加息到2024年,德债收益率飙升至2011年来新高
华尔街见闻掉期市场定价显示,交易员们曾短暂押注欧洲央行将在2024年2月将存款利率上调至3.9%。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578%,至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则达到2014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