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单位犯罪起诉数量从逐年递增到明显下降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成效初显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6日消息,最高罪起逐年2017至2021年,检单降涉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单位犯罪1.4万件4.7万人(注:这里的位犯“人”包括单位以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作为拟制人予以统计),诉数其中,递增到明点成2017年至2020年呈逐年递增趋势,显下效初显2021年明显下降。案企检察机关办案发现,业合近年来单位犯罪呈现三方面主要特点,规改革试需针对性加强惩防治理。最高罪起逐年 一、检单降涉从罪名分布看,位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相对集中。诉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递增到明点成单位犯罪涉及的显下效初显罪名有164个。2017至2021年起诉的单位犯罪中,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的有1.05万件,占起诉单位犯罪总数的75%。起诉数量较多的罪名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5512件,占39.4%;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132件,占8.1%;非法占用农用地罪1071件,占7.7%;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931件,占6.7%;污染环境罪636件,占4.5%,五罪合占单位犯罪起诉总数的66.4%。 二、从涉案单位类型看,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占比超八成。2017至2021年,检察机关办理的单位犯罪案件共涉及单位3.9万个,其中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3.2万个,占81.8%。从犯罪行为看,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犯罪主要表现为为了单位利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或者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单位行贿等。 三、从刑罚情况看,对单位判处罚金数额巨大,对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以轻缓刑为主。2017至2021年,法院共对单位判处罚金238.2亿元,单位平均判处罚金209.9万元。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的刑罚以轻缓刑为主,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包括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和免予刑事处罚)人数占79.8%,缓刑率56.7%。 实践中,有的涉案企业因负责人被抓、被判刑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由此倒闭、工人下岗,影响就业和企业经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和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防止“办了案子、垮了厂子”,2018年最高检发布11项具体检察政策,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切实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在深化落实中,为防止对该类犯罪一宽了之,促进涉案企业守法经营、预防再犯风险,同时警示其他企业,2020年3月最高检创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依法可不捕、不诉的,责成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切实整改,做实既“厚爱”又“严管”,推动企业刑事犯罪诉源治理。2021年3月,最高检部署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份开展第二期改革试点,试点范围扩展到62个市级院、387个基层院;今年4月,企业改革试点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试点中,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合规适用条件,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适用的案件类型明确为:公司、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各类犯罪案件,既包括公司、企业等实施的单位犯罪案件,也包括公司、企业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实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案件。 为防止企业搞“纸面合规”、虚假整改,最高检与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多部门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成立第三方机制管理委员会,高质量遴选确定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库,对涉案企业合规承诺、整改进行客观、公正、有效的监督评估,司法、执法、行业监管携手促进“严管”制度化、防止“厚爱”被滥用。试点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已办理合规案件2382件,其中适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案件1584件;对整改合规的606家企业、1159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取得了良好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2021年单位犯罪起诉数明显下降,表明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成效初显。如,湖北一民营企业在经营中涉嫌犯罪,检察机关办案中促其合规整改,6个月后,经第三方严格评估、确认合格,依法决定不起诉。该企业整改后生产经营步入正轨,新增投资上亿元,带动就业上百人。同时,对经第三方评估认为涉案企业违背承诺、整改无效的,以及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评估结论的,坚决依法从严追诉,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从严处罚、处分的检察意见,让违法企业受到应有处罚,形成威慑和警示。如,江苏一民营企业负责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检察机关根据企业申请批准其开展合规建设。合规整改期间,检察机关会同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多次赴企业实地考察,均发现企业仍存在不规范使用注册商标等问题,最终认定企业合规整改不合格,依法对2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法院采纳检察机关全部指控犯罪事实及量刑建议作出判决。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持续做实“严管”与“厚爱”,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推动营造安商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外交部:美方应倾听理性声音 放弃零和思维
- 沈洪兵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
- 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和苏农银行带了坏头?他们猛增拨备“藏”利润
- 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力强 横琴澳资企业已超4800户
- 【育儿科普】一出生就有牙是怎么回事?
- 家居年中盘点:5成企业预亏,东鹏控股、蒙娜丽莎领跌
- 北汽极狐:会开演唱会,不会卖车?
- 佳能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专微相机销售台数同比上涨
- 汽车发展格局、路径改变 行业激辩电动智能下半场
- 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已担任公安部党委委员
- 为加强防疫,比亚迪深圳工业园区封闭运行7天
- 新零售“濒危”,六年一枕黄粱梦
- 龙光集团优化境内债务展期方案:展期方案最多缩短了9个月
- 民企债券融资难怎么解
- 发布会纪要丨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无症状,宝山回应“仓储物流业要静默3天”
- 玩着游戏赚着钱,游戏主播真有那么美好?
- 银保监首席风险官:鼓励消费金融机构引入外资
- 中国市场吸引力凸显 外资布局热情高
- 新能源产业链,谁为谁打工?
- 油价又跌了!希腊狂运俄罗斯原油,印度一边扫货一边排队加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