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促成首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解企业燃眉之急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张漫子)“过去从高校获得技术专利许可至少需一年,北京如今从双方启动协商到协议签订只需半个月,促成成果没想到还是首例‘零门槛’。”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毅说。科技 近日,先使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以“零成本”从首都师范大学获得专利“阶梯加热红外热破技术测量厚度的用后业燃方法”的使用许可:公司在一年内可免费使用该专利技术,一年后再开始支付第一笔专利许可费用。付费得益于“先使用后付费”这项新政策,解企急该团队已迅速基于专利技术开展新一代产品研发,北京步入转型升级的促成成果快车道。这是首例北京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的首例。 “‘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主要是科技为解决中小企业使用高校科技成果面临的渠道不畅、许可费用高等问题。先使”北京市科委、用后业燃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说,付费该模式将代替此前“一次性买断”的“先付后用”模式,降低成果转化门槛。 北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需求大,理应是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看,中小企业还不是承接科技成果的主体。 首师大科技处处长兼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唐舜说,过去成果转化存在合作机制不稳定、信息披露和交流渠道不畅、成果估值手续多、定价难、效率低等堵点痛点,不仅使高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充分发挥价值,也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转型阶段对高质量技术供给的迫切需求,制约了科技企业发展步伐。 瞄准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痛点,近期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多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鼓励高校院所通过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使用,同时约定后续收益,降低双方合作门槛,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流动,更好发挥中小微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唐舜说,政策还引入担保机制,帮企业承担成果转化风险,也保障高校科研团队权益。(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人民日报: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 【教育有料】十年培养700多万名硕博研究生 新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印发
- 爱普生中国总裁:疫情以来集团业绩唯中国市场逆势增长
- 太尴尬!马斯克遭多名员工\
- 易纲: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 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
- “只要能摇中,就是窗口期”,长三角楼市回暖一触即发?
- 蔡斌回归现场!中国女排1比3负日本女排
- 郑州加码京沪人员隔离政策 上海入郑“7+3”改为“7+7”
- 海外风险加剧 A股表现分化短期难以全面大涨
- 币圈崩盘?比特币跌破2万美元,快“蒸发”掉一个“苹果”
- 中证协强化自律监管 保荐机构执业标准明确
- 农险保费规模2025年预计超1600亿,将成第二大非车险种
- 哪些美股适合采用备兑看涨期权策略?美银推荐这十只
- 恒大系三家公司披露复牌指引 中国恒大仍无年报披露日期
- 岸田也将日本物价上涨归咎于俄罗斯,日本网友痛批
- 俞敏洪:直到今天,我还在历练个性
- 元宇宙遇上世界杯 带火VR眼镜
- 顺丰控股:5月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同比增长45.43%
- 关联交易频繁、毛利率逐年下滑,碧兴科技科创属性存疑
- 今天这个结果,美国很不安!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