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专家、企业这样看
近年来,无糖随着消费健康化和控制体重等需求的饮料业样增长,无糖饮料的糖饮热度也在快速上升,但无糖饮料使用的料危代糖如阿斯巴甜、赤藓糖醇等也在市场上引发了诸多争议,害更问题的大专关键就在于无糖饮料是否对身体有害。 今日,家企一则关于无糖饮料的无糖讨论再次冲上了热搜榜。有北京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饮料业样代糖食品尤其是糖饮很多的无糖饮料,所谓的料危零糖、零脂、害更零卡路里的大专饮料,其实对人体是家企没有好处的。并表示,无糖很多研究发现,长期喝无糖饮料,如果它是加了甜味剂,比如说像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等,这些含有甜味的代糖饮料,它和含糖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发生方面,并没有本质区别。相反这些无糖的、甜的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方面,可能比我们喝甜的含糖的饮料危害会更大。 这一说法也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不少网友产生了疑问,到底无糖饮料会不会引发健康问题? 记者了解到,无糖饮料中的代糖就是食品甜味剂,目前食品饮料行业常用的食品甜味剂主要有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营养性/低倍甜味剂以及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剂,还有一些天然高倍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 曾有国内食品企业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这一类甜味剂多数为天然提取物或化学品,可以在没有卡路里摄入的情况下赋予食品和饮料甜味,比如糖醇类代糖,食用后并不会被人体吸收,因此不会产生热量摄入,但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腹泻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多次在行业论坛上表示,甜味剂既满足了人们对甜口感的要求,又不更多摄入热量,甜味剂是一种添加剂,是政府所批准的,经过批准的甜味剂的品种和规定的使用量以内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食用。目前市场甜味剂的种类增长的同时,质量也提升,消费者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而且饮料行业要发展,用甜味剂取代糖,也是一个趋势。 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我国对于添加剂管理非常严格,在批准每种添加剂使用之前,都要经过很多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有没有致畸、致癌等各种各样的毒性测试,没有问题才会批准使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外界对于代糖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近期WHO公布的一份使用非糖甜味剂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中表示,测试发现非糖甜味剂使用会让成年人的体重减少,但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没有显著影响,但长期使用是否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目前还尚无定论。 在钟凯看来,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无糖饮料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的认知,问题或不出在无糖饮料身上,部分消费者并不是用甜味剂替代糖,而是在饮用有糖饮料的同时,额外增加了无糖饮料消费,这样能量摄入并没有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疫情下国内饮料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无糖饮料依然保持增长。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保持增长势头,预计未来5年内实现翻番,2025年增至227.4亿元规模。 企业的财报数据也透露了无糖饮料的潜力。8月23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之一、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食品有限公司(0506.HK)在2022年中报中表示,其旗下汽水无糖汽水表现继续优于传统汽水,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强迫商户“二选一”,扬州一外卖平台合作方涉不正当竞争被罚
- 农业板块大爆发!煤炭、石油走强!一季报行情渐入佳境,业绩高增长个股受追捧!15只国企股获高管集中增持
- 工信部:完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
- 新加坡财政部长:国家无止境举债终会付出代价
- 中信证券:维持华润啤酒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60港元
- 汉腾汽车计划在4月25日前完成破产重组 长城或接盘一期工厂
- 北京卫建委、北京银行回应京医通《停运通知》,将继续沟通纠纷
- 国民信托成被执行人标的175万 “踩雷”兴业集团等从债主“被迫”变股东
- 小维阿进球!总统之子替父“还愿”
-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外贸出口将在二、三季度继续发力
- 上海金山天华路方舱医院收治首批168名患者,2家医院负责救治
- 乌官员:若挪用被冻结俄资产,乌克兰基础设施两年内便可重建
- 港媒:亚洲和平发展权利不容剥夺
- 长三角将优化供应链保供“白名单”,推动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 美国终于把制裁的手伸向中国普通大学生了
- 张庭夫妇公司大楼96套房产被查封,价值17亿元
- 哥伦比亚一小飞机失事 机上8人全部死亡
- 领益智造:利润糊涂账
- 发改委:预计年内PPI总体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
- 官宣!荣耀MagicBook X系列2022款将于4月20日上市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