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换手机不如换手机壳
为何放慢了换机节奏?央视愿换 手机不再是面子上的事儿。 十多年前,网评 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轻时代, 谁有一部新款智能手机,什不手机 就能引发众人围观,换手换手 确实是机不机壳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儿。 很多刚工作的央视愿换年轻人, 攒了几个月的网评收入, 会先买一部新手机,年轻 除了体验一下新功能、什不手机新游戏,换手换手 更能显示自己的机不机壳“潮人”身份。 曾经甚至发生过一个男孩卖肾换钱,央视愿换 买新手机的网评极端事件。 如今的年轻年轻人, 已经干不出“一个身体器官等于一部手机”的事, 他们甚至不太关注厂商推出的新机型, 更不会像当年那样, 为某款手机的某个键所放置的位置是否合理, 而在网上争得面红耳赤。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程度提高, 手机成了生活“必需品”。 在这届年轻人眼里, 手机不再承载“挣面子”的功能。 每个人的收入有高有低, 但基本都能承受买一部手机的费用, 只是攒钱的时间长短问题。 一部新款手机, 很难完全展现出一个人的真实经济实力。 回归本源之后, 人们更加注重手机的实用性。 常用的功能就那几个, 只要它们不卡顿, 那就没有换的实际意义。 屏幕碎了? 电池续航能力不足? 换一个接着用, 也未尝不可。 当超越手机自身价值的价值被稀释, 换手机的周期也就加长了。 换了也没有那种 享受先进科技的感觉。 随着技术发展进入瓶颈期, 触碰到了手机创新的天花板, 很少再有变革式的功能创新, 一些厂商“挤牙膏”式的更新迭代, 就是屏幕换个尺寸、 CPU提升一点、 摄像头清晰一点、 多了几个看似炫酷、 实际使用场景不多的功能。 还不满意? 那就再加几种外壳颜色。 这种“修修补补式”改进, 激发不起年轻人的购买欲。 还有一个原因: 以前的手机外形各式各样, 无论是屏幕还是键盘都各有特色, 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而现在的手机外形有些千篇一律, “一块大屏”成了主流, 要说个性,只能叹口气了。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如果花钱买不到更实际的用途和个性体验, 这届精打细算的年轻人, 就没了掏出真金白银的欲望。 年轻人不愿意换手机, 与手机变贵了也有很大关系。 以前花四五千元, 就能买到某些品牌的旗舰款, 现在不花个七八千,甚至上万, 根本别想碰它。 现在花当年的价钱, 基本就买一部充满“性能妥协感”的 中端甚至入门款。 如今一些行业或多或少, 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 很多年轻人的收入也受到影响, 对旧手机会想“要用够本儿”, 对新款手机自然会 “上下打量”“反复斟酌”。 不值得出手, 那就绝不出手。 手机该不该换、 什么时候换? 根本还是取决于手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把年轻人设定为目标群体的手机品牌, 应该围绕群体特性做足功课, 在创新上再加大力度, 在核心需求上寻求突破。 否则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可换可不换的时候, 自然就不换了。 你换手机的频率如何? 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评论区说说。 壬寅年 三月初一 2022-04-01 编辑:文柯松 责任编辑:刘雅虹 来源:央视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盟委员会提议从2023年1月1日起引入为期一年的天然气价格调整机制
- 台专家高价卖“保台”套餐,岛内网民直呼智商税
- 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安全载客超500万人次
- 经济日报:精准匹配校地人才合作 不能一哄而上,为了选派而选派
- 服贸会吉祥物“福燕”来了 蕴含连接融汇、国际合作等概念
- “悲观情绪遍及全国!”77%受调查者认为美国正朝着错误方向前进
- 天齐锂业半年净利预增超百倍 股价却不涨反跌
- 多家券商将上报方案 “闯关”科创板做市业务
- 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1.9亿元
- 浦东出台法规,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统筹协调机制
- 逾36亿元!年内89家公募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大手笔自购
-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加速: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越来越多
- 中美高层会谈密集展开,经贸国防成为焦点
- 盘前:三大期指齐跌,美股Q2财报季揭幕
- 印尼再次推迟碳税计划
- 中韩积极推动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跨境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都是重点
- 央行、银保监会强调:做好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 日本经济缓慢扩张 下行压力较大
-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加速 看好中国经济稳增长前景
- 日本5月工业产出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7.5%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