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抗疫打击全球贸易?这账算不到中国头上
原标题:社评:抗疫打击全球贸易?环球这账算不到中国头上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叠加俄乌冲突影响,给世界经济复苏的时报社评前景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14日表示,抗疫相关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打击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这本来是全球环球同此凉热的事,但一些西方媒体偏要把经济复苏受阻及全球供应链瓶颈的贸易账,算到近期中国几个产业中心地区坚持疫情防控的账算中国“动态清零”上,给他们自疫情暴发以来就进行的头上政治化操弄又刷了些新涂料上去。 过去两年,环球中国是时报社评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最坚决的抗疫国家,是打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最得力的国家,也是全球为保证全球经济复苏和供应链通畅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当疫情在全球肆虐时,贸易是账算中国中国率先平稳疫情、复工复产,实现了低死亡率和经济干扰最小化。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超过10%,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从苹果手机到特斯拉电动车,“中国制造”持续为全球产业链大动脉供血,给“黑天鹅”乱飞、“灰犀牛”乱撞的世界提供了“中国确定”。彭博社网站不久前发表题为《为何全世界需要中国的清零政策》的文章称,中国“清零政策”令全世界受益。如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防疫政策影响的过度关注,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量,这种分量是经过疫情风雨捶打而稳稳夯实的。 还要看到,上海等地一时的“暂停”带来的影响被西方刻意夸大了。其一,封闭只是暂时的,它是为了更好复工复产、经济社会更加有效运行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性举措。如前所述,它的有效性是得到验证的。其二,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还有超5000万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如果不管“防”,只管“治”,让大量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群体被“自然淘汰”,不仅在道德上不可能被中国社会接受,在经济上同样会带来更为深远的混乱。美英等国在付出了巨大生命代价后,依然面临“衰退”的警告。 当前,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最大干扰的,是地缘政治风险叠加新冠疫情,而非科学精准的抗疫。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为何“缺芯”,能源和粮食价格为何疯涨?一些人的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发动贸易战,打开了全球产业链动荡的潘多拉魔盒,其恶劣后果至今仍在发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不断加印钞票,利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韭菜”,使得全球经济都面临滞胀甚至衰退的风险。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这个能源粮食生产大国施加极限制裁,对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的国家威逼利诱,严重干扰了国际货币、金融和贸易秩序。 这些年,美西方掀起那么多全球经济风暴,也不见几家西方媒体掉几滴雨点;中国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做了那么大贡献,如今几个城市的经济因疫情受到暂时性影响,就要承担他们口中“打击全球贸易”的罪过,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对中国而言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双统筹”的必答题。即使在上海对多处居民小区进行封控的时候,通过码头、分区封闭作业等措施,上海港仍然保持全天候运行,并没有出现一些西方媒体所谓的“彻底封锁”情况。中国政府也正在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打通运输过程中的“中梗阻”,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生产生活。“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动态清零”总方针的背后,正是对经济民生的高度关注;而在成功控制住疫情后,人们看到的是轻装上阵的生产经营活动。 吉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镇,在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后,正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同步复工复产;我们也坚信,必将从疫情中走出来的上海,一定会快马加鞭地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疫情终会过去,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健康的发展,并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大力量。坚持给中国带来的,必然是胜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这个橡皮的价格不好说”,北京部分文具店“刺客”出没!
- “中国保险这十年”② | 评论:转巨石于万仞,乘轻舟于万重!
- 小米中端新机曝光:两亿像素超大底镜头,搭载高通骁龙8+ Gen1
- 恒大汽车的285天,集中兵力专攻一款
- 吴晓求:要逐渐推动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创业等成为人们财富积累的主要方式
- 王毅提出中方关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
- 商务部等17部门: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
- 新能源车保费收入飙升 仍面临精算定价挑战
- 国家卫健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中国保险这十年”① | 金融改革亮十年成绩单,保险业拿下多少分?
- 英两名内阁大臣辞职 英镑跌至两年新低
- 「潮食资本会」湖州老娘舅勇闯上交所 中式快餐三巨头缠斗长三角
- 200美元一晚!中国造的卡塔尔集装箱旅馆长这样
- 猪价预计未来温和上涨 6月CPI或进一步回升
- 合资公司成立,协鑫和TCL将共建10万吨颗粒硅项目
- 起底钟薛高对手“雪莲”:4万就可贴牌生产,商标“贩子”坐收授权费
-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2新华网思客年会共论中国经济下一程
- 震惊、罕见!扑朔迷离的“安倍枪击案”背后
- 英国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宣布竞选下任首相
- 北京昨日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 均为隔离观察人员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