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施小纯:提升“五化”能力 发展“价值普惠”丨金融新未来
施小纯 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
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于2018年7月份成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这个部门自成立之初就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即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法人的信贷需求。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是一个准事业部,之所以称为准事业部,最大的特点就是业务条线内嵌了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这样做是因为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方式和中大型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相当于从部门成立之初就重新建立了一套新的、专门适用于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得益于这样的顶层架构设计,中信银行普惠金融业务这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成立之初管理的企业法人普惠贷款只有不到一百亿元,三年后,截至2021年底,法人普惠贷款余额突破了一千亿元。三年的时间,部门实现了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快速增长、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部门的创业过程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站在千亿资产的新时点上,我们收获了很多体会,对数字普惠也与三年前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第一,线上化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应用是近年来普惠业务发展的显著特征。普惠金融部刚成立的时候还没有疫情,成立后不久就暴发了疫情。2019年我们就提出要建立一套线上化、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因为银行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在小微金融上是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只有通过数字赋能才有可能实现。正是2019年我们在数字普惠方面大力的投入,快速搭建了一套线上化的产品体系,构建了智能风控平台以及数字化的运维机制,很快这套体系就彰显出它的效能和价值。因为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后,很多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按下了暂停键,这个时候银行原来传统的“行商”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了。在传统模式下,客户经理要出门到企业拜访,做线下尽职调查,要和企业主访谈,实地考察经营场所和抵押物,然后再回到行里写信贷报告,上信审会,等等。但是在疫情封控、管控期间,这些很难实现,无法进行基本的尽职调查,也就自然没有审批的依据,怎么去给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呢?这个时候,线上化的、无接触的信贷服务帮我们渡过了这个难关,也很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模式下的信贷资产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虽然疫情封控结束了,但尝到线上化、无接触式信贷服务甜头的分支行同事们“回不去了”,对发展普惠金融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第二,疫情期间非接触式的信贷服务也为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运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务院和监管层的大力推动下,应该说这两到三年普惠金融业务得到了高速发展,相信所有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业务与三年前应该都有很大的不同。以中信银行为例,经过这三年的发展,中信银行的法人普惠业务从一百亿元到一千亿元资产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客户经理的平均管户规模大幅提升,对公客户经理的普惠客户管户规模从原来的3—4户可能增加到30—40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个客户经理30—40户的管户规模,如果每个月做一次贷后检查、每一天做一户的话,做完30户一个月就过去了!客户经理所有的精力可能都只能够完成存量客户的贷后检查等一些监管要求,根本没有精力拓展新业务。所以在今天这个时点上,要想继续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发展普惠金融,如何应对背后的运维压力将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第三,从“政治普惠”到“价值普惠”更需要科技赋能。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初期,很多经营机构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世界级难题,存在着不会做、不敢做、不愿做的思想,做普惠主要是为了完成监管任务,要满足包括两增两控等监管要求,基本上属于“要我做”。但是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金融和经济的确是血肉相依的,经济不好的时候金融肯定不好。2020年之后,虽然我们要应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但通过科技赋能我们却见证了数字普惠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在今天这个时点,普惠业务的规模在一些银行可能占整体资产规模10%以上的体量时,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产类别,对银行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要完成的监管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价值普惠”,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即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为普惠金融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不止于信贷的金融服务。但这个时候,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从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如何更好地识别有发展潜力的客户。我想未来还是要靠数字化赋能的办法,对客户进行更加精准的画像,来筛选出需要进行资源倾斜的优质客户。
以上三个方面,是中信银行不遗余力地推进数字化普惠进程的缩影,归纳起来就是推动业务提升“五化”能力,即业务场景化、流程线上化、获客批量化、风控智能化和数据资产化。这“五化”能力是发展数字普惠的核心能力体系,也就是所谓的“护城河”。在“五化”能力之下,我们构建了中信普惠金融开放式的智能信贷工厂。正如其名,首先它强调开放性,即我们要开放地对接核心企业的ERP、政府采购平台和外部的各种场景。在系统对接的过程中,科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每一个对接都是定制化的,整个接入的效率将会很低,成本则会高企。如何构建一个标准化、开放式的信贷工厂,是提升信贷服务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其次它强调智能化,这主要指贯穿贷前、贷中、贷后信贷风险管理智能化,即全流程生命周期上的各种预警的处理都要自动化地完成。目前,我们已基本实现超90%的贷后管理通过自动化的定检来完成,只有预警信号出现红色信号以后才转为人工。除了不动产抵押等一些环节维持线下办理以外,我们80%的业务都已实现全流程线上化、零人工干预。在我们的智能风控平台上,以法人维度为例,形成了工商、司法、财务、税务、交易、账户、物流、实际控制人等多个维度的上千个风控指标。
依托这个智能化的信贷工厂,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信易贷普惠金融产品体系。这个产品体系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传统的基础类,如不动产抵押类、传统的线下审批方式的担保类贷款。第二个板块是供应链金融板块,比如政企类的银税e贷、政采e贷,与海关合作的跨境电商e贷、出口e贷、关税e贷等;还有一些是基于上游的,我们统称为订单e贷,从合同签订、下具体订单到完成履约、验货、开立发票,再到形成应付账款,我们都设计了相应的标准模式;我们对供应链下游的主力产品是经销e贷。第三个板块是针对特定客群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物流行业的物流e贷系列产品,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科创e贷。
基于“五化”能力的三大产品系列支撑,三年来我们的资产不良率甚至好于使用传统人工审批的信贷不良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化的产品、营销、风控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发展数字化运维,通过科技赋能来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
施小纯系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热点)
-
9月1日,以“数智时代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智能产业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此次论坛作为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组成活动之一,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基金报 关键点位,受到美元加息预期压制,港股仍在震荡。恒指已经走出券商口中的“牛回头”,恒生指数自大年初六创下22700高点后,目前回 ...[详细]
-
过去九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各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工作,着力稳增长、优结构、惠民 ...[详细]
-
在短暂输给法国的贝尔纳·阿尔诺后,埃隆·马斯克重新夺回了世界首富的宝座。今年(TSLA.US)的股价上涨了近70%,这提振了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财富。特斯拉股价较1月6日的盘中低点上涨了约100%,原因 ...[详细]
-
美媒:2020年竞选失败后,美国歌手“侃爷”确认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美国音乐平台公告牌Billboard)、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媒体21日报道,在2020年竞选美国总统失败后,美国歌手“侃爷”坎耶·韦斯特在刚刚过去的 ...[详细]
-
拥有国资背景的深业物业成为今年第一家递表的物管企业。2月24日晚,深圳控股发布公告,决定分拆深业物业股份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同日,深业物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开资料显示,深业物业成立于1985年,2 ...[详细]
-
2月27日,从技术上来看,上周五上涨在105.35之下遇阻,下跌在104.40之上受到支持,意味着美元下跌后有可能保持上涨的走势。如果美指今天下跌在104.65之上受到支持,后市上涨的目标将会指向10 ...[详细]
-
02135)早盘曾涨超14%,高见0.249港元,创1年来新高,现上升9.68%,报0.238港元,成交额215.087万港元。近日,太平洋证券点评指,展望2023年,随着消费信心和客流逐步恢复,叠加 ...[详细]
-
《科创板日报》11月23日讯记者 郭辉)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昨日宣布,即日起延揽蒋尚义博士担任集团半导体策略长一职,直接向董事长刘扬伟负责。蒋尚义在2021年从中芯国际离职后曾表示,将用更多时间陪伴 ...[详细]
-
转自:劳动午报与其他纤维相比,丝绸拥有大量的吸水基团、孔隙,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湿能力,可以减缓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速度,降低对脸部和头发中水分的吸收,意味着可以让人少接触过敏原和细菌,以此减少炎症和痤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