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品服务促进深度融合 金融财税加力扶持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 陆敏 曾金华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开发、创新产品促进财税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扶持当前,深度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提升服务效能,融合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加力
一直以来,科技监管部门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创新产品促进财税创新相关政策红利频出。服务扶持中国银保监会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深度《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到,充分发挥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的融合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多层次、金融加力专业化、科技特色化的创新产品促进财税创新科技金融体系。今年的服务扶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深度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伴随政策红利的推出,相关业务发展也较为迅猛。从银行业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2021年年初增长23.2%,比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2.1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投贷联动项下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3%;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共959家,同比增长14.4%。
不仅有量的增长,还有质的提升。银保监会有关部门在提供上述数据的同时,还介绍了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工作,包括:立足机构定位,督促指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为科技创新提供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要求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积极为科技创新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推动商业银行努力实现科技企业贷款余额、有贷款户数持续增长,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督促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等。
下一步,如何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还要继续完善专业机构体系,鼓励银行机构在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科技支行,鼓励保险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或专营部门。与此同时,加强多方合作,优化外部环境,配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做好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评价等领域发展规划工作。
在研究机构看来,科技金融体系要发挥作用,必须与创新体系相匹配,同时,要避免单纯的金融投机行为。去年底发布的《科技与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提到,我国金融体系应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一个有效的创新体系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形成激励和扶持机制,资本促进创新的关键是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培育长期资金支持实体企业的研发和资本开支,而不是单纯的金融投机。
创新产品和服务
山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饮料企业无糖饮品,公司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随着消费者对无糖饮品需求日益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存在扩大产能的资金缺口。济南分行业务人员了解情况后,给公司设计了融资方案,通过锁定下游核心客户回款方式进行风险缓释,给我们发放了1亿元信用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大量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轻资产、抵押难的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拿到银行贷款。
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银行服务科技创新企业除了需要完善产品体系,还要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对于不同的科技企业应研发专属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科创企业融资需求,这也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建设银行目前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覆盖企业成长周期融资链条的“孵化云贷”“科技云贷”;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研发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云知贷”;针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研发的“善新贷”等。
据介绍,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往往还需要满足科创企业融资、融智等综合服务需求,聚合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创投机构等智力资源。
上述建设银行业务负责人表示,从金融机构自身来说,要破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需要改变原有的对科技企业的评价方式,推出新的评价体系。要依托大数据,从技术转化力、研发稳定性等多个维度评价科技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变“资金流”为“技术流”,从“看砖头”到“看专利”,突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表”,找到“第四张表”——科技创新表。运用分层评价结果,对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企业给予增信,让企业凭借科技“软实力”就能获得信贷“硬资源”,助力解决中小科创企业“评价难、融资难”的痛点。
不断创新对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是监管部门所乐见的。银保监会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鼓励银行机构结合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还付方式。如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规范开展保单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
用好各类激励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这相当于对企业创新直接补贴了“真金白银”。“国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的新政策,给公司研发新技术增添了新动力。”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易少芳说,像他们公司一样的初创型小微科技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有更充裕的流动资金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近年来,财税政策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强化创新驱动。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5.3%,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大幅精简预算科目,提高间接费用比例,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创造更好条件;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支持1300多家“小巨人”企业发展。
2021年,我国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且允许企业按半年或者前三季度提前享受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双重”利好鼓励创新,全年有32万户企业提前享受到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3333亿元。“今年进一步扩大了研发费用加计100%扣除政策的适用范围,将有效降低创新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与企业同向发力、效应叠加,将有力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责任编辑:探索)
-
一则组织研考作弊的案件被曝光。据了解,这起由湖南湘潭市岳塘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组织考试作弊案,法院一审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某等4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七个月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刚开考,几名作弊 ...[详细]
-
阳光保险集团首次呈交港交所上市聆讯后资料集:前三季度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1% 募集资金支持业务持续增长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 据港交所官网显示,继10月25日第一次呈交上市申请档案后,11月21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集团”)第一次呈交聆讯后资料集。据上述资料显示,阳光保险集团 ...[详细]
-
伯克希尔11月17日卖出322.5万股比亚迪H股 价值6.3亿港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收评:北向资金净卖出7.59亿元 平安银行获净买入3.59亿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专访吴昊: 美联储“看跌期权”已经不在 避免引爆信用危机才是紧缩政策的底线
美联储“看跌期权”在当前环境下很可能是不奏效的。资产价格跌一跌就放松政策是不太可能的,这不是它的底线。美联储甚至已经明确表示,可以接受温和衰退。只要不出现规模性破产,它就不会改变方向,这是它的底线。今 ...[详细]
-
来源:有数DataVision ,作者李康平10月31日,收盘价209港元。相比于2021年2月,562港元的高点,已然腰斩。而上一次香港交易所在200元附近震荡,还是疫情前的事了。兜兜转转香港交易所 ...[详细]
-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应急管理部11月22日上午通报,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2人轻微伤送医救治。附近商户小可发布的视频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详细]
-
昨天11月21日)下午,2022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在浙江省金华市开幕。此次大会,共有来自49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加。会上,中非跨境人民 ...[详细]
-
见习记者 冯雨瑶11月21日晚间,发布关于茅台酒经营数据的公告,2022年1月1日至11月21日公司实现茅台酒营业收入894.08亿元含税销售收入1005.69亿元)。贵州茅台主营茅台酒及系列酒的生产 ...[详细]
-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晓琰1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在日前发布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的榜单当中,有12家中国制造商上榜。请问发言人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