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均成本一年相差数倍,牧原股份的猪圈到底花了多少钱?
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头均股价创下年内新低。成本差数 仅仅一年时间,年相每头出栏生猪所需的倍牧固定资产投资,就大幅波动近3200元,原股作为生猪养殖龙头,猪圈牧原股份的到底生猪头均固定资产成本,就如同一个谜一样。花多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少钱2020年~2021年,头均牧原股份平均每头新增出栏生猪对应固定资产增幅分别为5045.47元、成本差数1852.38元,年相其不具稳定性的倍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化实际已“打脸”。 这种波动不仅发生在近两年。原股进一步梳理发现,猪圈2014年上市后,牧原股份4次再融资,均用于扩大生猪产能。按照相关数据测算,其头均出栏生猪的固定资产投入1324.73元。 然而,牧原股份2019年发行定增时曾称,每头生猪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在840元~1214元之间。 除了生猪养殖头均固定资产投入金额前后矛盾,由于长期规模扩张,牧原股份还存在巨大资金缺口。截至今年3月底。该公司货币资金与短期有息负债的缺口,已经超过230亿元。 5月18日晚,牧原股份(002714.SZ)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公司被要求结合营运资金需求、持有货币资金等情况,说明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说明在生猪价格走低情况下加大生猪出栏量的具体考量,并分析其对公司影响。 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前后“打架”? 上市近8年以来,牧原股份的生猪产能与出栏规模增速惊人。从2019年起,牧原股份进入生猪产能持续大规模扩张的发展时代,当年定增募资50亿,其中15亿元用于还贷款,其余35亿全部用于生猪产能扩张的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 2019年以来的3年零一个季度,牧原股份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合计净流出整整1000亿元,主要用于猪舍、农牧场等个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 截至一季度末,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合计达1009.38亿元,较2021年末995.51亿元,小幅上升。 为什么要持续大幅度扩产、且猪舍成本比同行贵得多?牧原股份在前期定增公告中回复监管表示,公司认为目前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是业内最具备产业链优势的经营模式,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保运行、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持续大规模扩产确实为牧原股份带来了完全成本养殖成本下降。截至今年4月末,牧原股份的完全养殖成本略低于16元/kg,上年末为17元/KG。 但牧原股份为每头生猪花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已经远远超出其在2019年预估的数额。 牧原股份2019年的定增问询回复显示,2015年至2018年9月30日,新增产能为181万头、456万头、499万头、156万头,每万头生猪产能对应的新增固定资产金额分别为913.10万元、823.11万元、915.23万元和 1756.86万元,即生猪每增加一头,固定资产增加913元至1756元。 牧原股份称,每万头生猪产能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范围,处于840万元至 1214万元之间,即单头生猪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在840元至1214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根据第一财经5月15日刊发的《猪舍造价远超同行,为猪建“豪宅”的牧原股份前4月或亏掉去年全年利润》测算,2020年和2021这两年,牧原股份每增加一头生猪出栏,即需要增加固定资产近2700元,远超公司给出的1214元。 而进一步对比牧原股份2019年以后新增固定资产与新增生猪出栏规模可以发现,在生猪出栏高速增长的2020年~2021年,其每头生猪产能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不稳定。 2020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1811.5万头,报告期末固定资产为585.3亿元,分别较2019年同比增长786.17万头、396.66亿元,即平均每头新增出栏生猪对应固定资产增幅为5045.47元。 2021年,牧原股份的出栏量达4026.32万头,报告期末固定资产为995.51亿元,即平均每头新增出栏的生猪,对应的固定资产增幅为1852.38元。仅仅一年时间,其每头出栏生猪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大幅下降了近3200元,降幅接近64%。 由于牧原股份2019年的生猪出栏量较2018年同比负增长,当年度数据无法体现新增出栏规模的新增固定资产投入。 将时间拉长,牧原股份头均生猪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稳定性更差。2014年上市募资6.67亿元后,牧原股份共计完成4次再融资,用于扩大1569.75万头生猪产能,对应投资额为207.95亿元。据此计算,新增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1085元/头~1483.93元/头,平均则为1324.73元,相较于2020年差异更大。 然而,高速扩产期间,牧原股份的产能利用率从未超过80%。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44%、79.44%、78.09%、48.92%、69.83%、71.11%。其中,2019年甚至出现过产能利用率不足50%的现象。 牧原股份的说法是:由于生猪从后备种猪开始至其对应的仔猪育肥完成出栏至少需要 12 个月,因此一般当期期末时点的产能与下一期的产量具有一定的匹配关系,与当期的产量不具有匹配关系,因此在计算各年度产能利用率时采用当期产量与上期末的产能对比计算而来。 偿债资金缺口超230亿 2021年,牧原股份总营收788.9亿元,同比增长40.18%;净利润69.04亿元,同比减少74.85%。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营收182.8亿元,同比减少9.3%;净利润亏损51.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69.93亿元相比,下降大121.7亿元,降幅高达174.4%。 年报显示,牧原股份2021年生猪4026.3万头,预计今年出栏5000万头至5600万头。但在规模增加的同时,该公司的资金压力也非常明显, 截至2021年年底,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21.98亿元,同比减少16.42%,其中受限资金余额37.9亿元,同比增加453.64%;有息负债余额525.9亿元,同比增加67.94%,偿债资金存在明显缺口。 进入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的资金压力进一步上升,资金缺口显著扩大。一季度末,该公司短债差额为-234.05亿元,由于公司当季度对固定资产投入59.14亿元,令其融资需求更为迫切。目前,牧原股份新一轮的50亿定增尚未落地。 同、、、4家头部猪企相比,牧原股份的债务压力最大。相较而言,温氏股份的财务流动性最佳,短债差额为正,短期债务偿还基本没有压力,且是唯一一家现金能完全覆盖短债的猪企。 除了牧原股份以外,正邦科技的短期偿债压力也极大。截至一季度末,正邦科技的有息负债217.13亿,短债差额-130.86亿,而公司仅有30.73亿元的货币资金,流动性几乎陷入枯竭。 近360亿巨额存货为何没减值 从2021年开始,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猪价快速下跌,上市猪企出现了不同程度资产减值损失。当年,新希望的资产减值损失达到29亿元,温氏股份、天邦股份分别为22亿元、11.5亿元,减值损失最小的是(603477.SH),金额260多万元。 然而,作为行业中体量最大的上市猪企,牧原股份却未计提资产减值,这也是交易所关注的另一重点。 截至2021年末,牧原股份存货期末账面余额为344.76亿元,同比增加62.78%。其中原材料70.65亿元,库存商品2.86亿元,消耗性生物资产271.25亿元,同比增加93.78%,报告期均未计提跌价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牧原股份的存货账面余额继续小幅上升,为357.95亿元。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结合报告期内行业发展情况、生猪价格走势等因素,公司原材料、库存商品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具体内容,相关存货可变现净值与成本之间的对比情况等,说明公司本期未对相关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实际及行业发展情况,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跳出保理看保理 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
- 国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纳沙:坚持党建引领 聚力文化铸魂 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与乌克兰局势有关?国防部回应
- 历时近两年易主河南国资,中威电子仍深陷亏损泥潭
- 金智教育转战创业板IPO:扣非净利润连续下降,曾曝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苹果新款iPhone开发计划受疫情影响而推迟进度
- 怎样评估孩子的语言发育
- 北京住建委:不得以“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购房
- 黄金交易提醒:金价自一周低位反弹 多空博弈或加剧
- 江小白回应“裁员”:优化非酿造相关业务岗,继续补充人才
- 为什么网络诈骗越来越多?周鸿祎:因为拦不住“看似正常”的邮件
- 绿电股午后崛起!高景气度可期,主力持续涌入
- 民政部: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并扩大试点范围
- 快讯:两市企稳攀升沪指站回3100点 传媒板块掀涨停潮
- 玉米期货顺利完成单合约历史最大量交割 大品种服务功能有效显现
- 戛纳电影节上的俄乌战争:从《马里乌波尔2》说起
- 世界杯“鸣锣开战” A股上市公司寻觅商机
- 2022版“沪惠保”开售:保费上涨14元至129元/年 新增CAR-T治疗药品
- 英媒:英国铁路工人投票支持罢工
- 安里资产管理郭家耀:料港股表现转趋反覆 指数或下试19,500点支持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