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雪糕近40块,再馋咱也忍得住!
或从买一根雪糕开心地吃起来那一刻开始。根雪糕近 不过,块再最近一些人直呼 “快吃不起雪糕了”。馋咱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段视频: 一个网友到超市买雪糕,也忍 随手拿了俩,得住 以为三、根雪糕近五块钱就能搞定,块再 结果一结账:37.5元!馋咱 他心想“那就换俩吧”,也忍 又选了俩看着不起眼的得住雪糕, 再一结账,根雪糕近 好家伙更贵了:45元。块再 难怪有人调侃,馋咱 以后买雪糕,也忍 要提前问一下价格,得住 否则因为贵再放回去, 岂不成了“社死”现场? 本想吃根雪糕去去火, 一看价格, 直接“透心凉”了。 去年夏天, 钟薛高因为价格高上了热搜。 今年,高价雪糕似乎成了普遍现象, 在这个“万物皆可网红”的时代, 雪糕也不例外。 别说小时候5毛、1块的雪糕、 现在就连3块、5块的雪糕都难觅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 普遍在20元到60元一根的 高价“网红”雪糕。 不久前, “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话题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们共鸣。 雪糕就不能涨价了么? 当然可以。 曾几何时, 我国中高端雪糕市场长期被海外品牌占据。 近些年,国产品牌开始发力。 老字号翻红,新商家崛起, 不断深挖雪糕、冰淇淋的文化内涵, 结合标志性景观或者动物, 让“网红”雪糕迅速“出圈”。 新造型、新口味的雪糕“有颜有料”, 拍照打卡后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成了年轻一代的新型“社交货币”。 从功能价值升级到情感体验, 加上受疫情影响, 一些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有所上涨。 让雪糕价格肉眼可见地变贵。 不过,消费升级不等于越卖越贵, 价格高也不等于能长期扎根市场。 商品“值不值”比“贵不贵”, 更考验商家的经营水平。 顾客需要口味好且价格合适的产品。 一个雪糕, 哪怕有再新奇的造型、 再绚丽的颜色、再会讲故事, 最终还是要入口、进胃。 质量加上与之匹配的价格, 才能吸引消费者长期购买。 始于颜值不难, 难的是忠于品牌, 赢得顾客的终生信赖。 涨价可以,但别“大离谱”, 把雪糕卖出切糕价, 只做一锤子买卖, 让消费者为雪糕的营销费用埋单, 最终会伤到自己的品牌, 逼消费者“用脚投票”。 “网红”雪糕“混”得再风生水起, 平价雪糕才是生活中的“刚需”。 几十元一根的雪糕, 相对于人们的收入而言, 已经属于轻奢品, 在特定场景下, 体验一下,尝尝就好。 雪糕的附加值的确会有一定吸引力, 但高价难以让普通消费者持续购买。 真正给年轻消费者带来长久味道记忆的, 永远是楼下小卖部冰柜里, 显得不够创新的那几款平价雪糕。 广大厂商莫只顾“高攀”, 轻易丢掉了大众市场, 应多推出物美价廉的产品线, 给“好看的皮囊”配上“合理的价格”, 把正面的品牌印象, 长久留在消费者心中。 你如何看“网红”雪糕现象? 你能接受什么价位的雪糕? 更多报道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金融法院丁宇翔:发挥金融的调节经济等功能应建立于实体经济生产之上
- 平安银行回应降薪:是奖金打折
- 安信证券:维持华润啤酒买入-A评级 目标价67港元
- 华泰期货贵金属:会议纪要首次提及对过度加息的担忧
- 百度高管解读财报:Apollo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现阶段收入贡献很小
- OPPO智慧跨端系统曝光:代号“潘塔纳尔”,支持跨平台跨终端万物互联
- 散户抱团股狂潮要凉凉了?\
- 民航局:7月份共保障各类飞行36.3万班 日均11712班
- A股半年业绩上演“冰与火”:有的赚277倍 有的亏10000%
- 成都关闭所有户外广告照明,地铁、公交开启“省电”模式
- 海特高新上半年扣非净利增逾三成, 仍深陷芯片子公司仲裁旋涡
- 全球央行观察|通胀马不停蹄迈进“两位数时代”,英国央行踏上加息“不归路”
-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25亿千瓦
- 吉利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 同比增长35%
-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三周年 创新驱动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 碧桂园:下半年没有到期美元债 40亿元境内债已有资金安排
- 俄罗斯自周二起减少对法国公用事业公司的供气
- 女子顺产后两块纱布被遗留体内,连云港卫健委:和美家妇产医院疏忽所致
- 众捷汽车冲刺创业板:毛利净利双下滑,创始股东一半是代持“工具人”?
- 西凤VS太白,凤香白酒“暗战”升级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