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车企晒账单:谁卖车最赚钱,钱都花哪儿了?
中国经济网 2021年,民营、车企车最和吉利汽车三家民营汽车企业,晒账在汽车相关业务上的单卖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分别为1364亿元、赚钱1125亿元、钱都1016亿元。花儿不过,民营三家车企的车企车最净利润排名却并没有与营业收入保持一致。其中,晒账长城汽车实现正增长,单卖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呈现为负增长。赚钱 三家上市民营车企均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钱都长城汽车2021年平均单车售价超过10.6万元,花儿同比增长15.02%;比亚迪乘用车的民营单车均价已突破15万元;吉利汽车整体平均单车收入为87672元。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并未保持同步,一定程度上源于支出的不同。2021年,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的支出,主要用于研发投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过,三家的花钱侧重点却有着较大的差距。 日前,作为上市公司的多家汽车企业先后发布2021年财报。引人注目的是,比亚迪(600609.SH)、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和吉利汽车(0175.HK)三家民营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营业收入的总数来看,2021年,比亚迪以2161亿元位居榜首。不过,在比亚迪的总收入中,除了有汽车业务板块的贡献外,还有手机部件、组装,以及光伏等业务的收入。 比亚迪财报显示,2021年,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864.54亿元,同比增长43.99%;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164.71亿元,同比增长36.27%。三大业务的收入比例分别为52.04%、40%和7.62%。 单就汽车业务来看,2021年,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为1364亿元,排名第一;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分别为1125亿元、1016亿元。从增速来看,比亚迪的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增长了33.93%,排名第一;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为32.04%、10.3%。 通过梳理三家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还发现:比亚迪和长城汽车收到了额度不同的政府“红包”。2021年,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分别为58.67亿元、16.27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3家上市车企的排名并非与营业收入排名保持一致。2021年,仅长城汽车实现正增长,增长幅度为25.41%;相比之下,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呈现为负增长,分别为-28.08%和-21.9%。 长城汽车在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7.26亿元。长城汽车财报表示,“报告期销量增加及品牌向上使得单车收入提升所致”。 数据显示,2021年,长城汽车销量约128.1万辆,同比增长14.79%。另外,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长城汽车2021年平均单车售价超过10.6万元,同比增长15.02%。 比亚迪和吉利汽车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据威尔森数据,比亚迪乘用车的单车均价已突破15万元。而据吉利汽车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整体平均单车收入为87672元。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并未保持同步,一定程度上源于支出的不同。2021年,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的支出,主要用于研发投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过,三家的花钱侧重点却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研发投入上,2021年,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的费用分别为106.27亿元、90.7亿元、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76.05%、16.1%,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92%、6.65%、5.41%。 其中,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使得其已拥有超安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DM-p技术平台、e平台3.0等核心技术,推出了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DM-i超级混动车型。 长城汽车研发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智能化、电动化、新车型项目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吉利汽车投入增加主要来自于对于极氪汽车、雷神混合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此外还有来自于对技术授权的研发投入。 在销售费用方面,2021年,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分别支出60.8亿元、63.23亿元、5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47.6%、26.53%。在管理费用方面,2021年,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分别支出57.1亿元、91.2亿元、4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24.6%、58.39%。(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哈苏中画幅相机或将加入2022年机身大乱斗
- 有点2019年那味了...
- 长源电力拟投2亿设立两子公司 加速新能源项目建设
- 刚刚,首批权益基金四季报来了!
- 小鹏汽车8月交付新车9578辆,2022年累计交付超9万辆
- 新年资金热捧ETF 聪明钱“抄底”半导体
- 中国能源建设2022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0490.9亿元 同比增长20.2%
- 10天5板,热门消费股火了,主力7亿元大手笔抢筹!这个行业获大资金关注
- 国盛金控易主国资后两月更换十高管,近五年累亏近8亿遗留问题待解
- “租后返租”新套路:30万元租房10年可“净赚45万元”,有老人“一次租十套”,律师提示风险
- 2023年,又一批明星基金可能走下神坛
- 牧原、温氏生猪价格一个月跌超20%,节前有望反弹吗?
- 富德生命人寿全面启动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 “镍王”据称增产,国内精炼镍产量要翻倍?
- 百胜中国1月9日斥资100万美元回购1.69万股
- 禽流感在日本全国肆虐 创纪录捕杀超1000万只禽类
- 亚朵圆梦纳斯达克 加盟商平均回本却要21年?
- 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盘点!亮点来了
- 美联储年内会否降息?
- 债市企稳,复盘解读来啦!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