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两桶油”前三季盈利齐超千亿 机构直呼超预期
炒股就看,两桶油权威,史上专业,最好直呼及时,前季齐超千亿期全面,盈利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机构 来源:中国基金报 10月27日晚,超预和先后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两桶油伴随着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史上“两桶油”盈利均创历史最佳,最好直呼归母净利润均达到千亿以上,前季齐超千亿期而且均超过去年全年。盈利有机构直呼,机构前三季业绩超市场预期。超预 两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总计达到2290.41亿元,两桶油相当于平均每天净赚8.48亿元,同比增长近八成。不少机构认为,虽然近期出现油价震荡回落,但预计第四季度国际油价中枢有望抬升,景气度有望贯穿全年。 国际油价“助攻” 中国石油在其三季报中直接表示,其前三季度主要业绩指标继续保持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归母净利润为1202.71亿元,同比增长60.1%。 中国海油前三季度实现油气销售收入则为2658.9亿元,同比上升67.6%,其归母净利润达到1087.7亿元,同比更是上升105.9%。值得一提的是,背靠海洋油气高景气度,中国海油毛利率达到54.46%,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对这一业绩表现直呼“超预期”。 据了解,两家油气巨头前三季度利润均已超越2021年全年。2021年,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921.7 亿元,中国海油则为703.2亿元。而且从过去财报看来,这两家油气巨头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两桶油”均将原因指向国际油价持续上涨。2022年前三季度布油均价为105.67美元/桶,同比大涨55.27%。 中国石油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原油平均实现价格为95.19美元/桶,比上年同期增长 51.9%,其中国内实现价格为95.58美元/桶,比上年同期增长52.6%;国内天然气平均实现价格为7.78美元/千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31.2%。 中国海油情况相似,前三季度,该公司平均实现油价为101.40美元/桶,同比上升55.8%,与国际油价走势基本一致;平均实现气价为8.14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20.2%。另外,中国海油方面透露,前三季度桶油主要成本为30.29美元,这也令其毛利率出现较大提升。 资本支出加速 与中国石油三季报相比,中国海油虽然在规模上明显更小,但盈利能力明显高出一筹。前三季度,中国石油毛利率为21.12%,虽然是近年来最高水平,但与中国海油的54.46%相比,明显逊色。 市场普遍认为,海油开采成本下降逐渐凸显经济性,海上油气投资或趋于活跃。华鑫证券认为,我国海上油气将是增储上产重要增量,随着陆上的油气勘探日趋成熟,新发现的油气藏规模越来越小,相比之下海上油气开发潜力更大。 据IHS统计,近10年全球新的油气发现有74%的分布在海域,深水占23%,超深水占36%。从新发现油气的储量规模来看,海洋油气的储量规模远高于陆地;其中超深水油气平均储量为3.52亿桶当量,是陆上规模的16倍。 申港证券也认为,总体而言,中国海洋石油储量增长处于高峰阶段前期,海洋天然气储量增长仍处于早期阶段,海洋将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接替区,未来储量产量增长潜力巨大。 从三季报看来,中国海油明显加大资本支出。数据显示,其2022年前三季度资本支出达到约686.9亿元,同比增加20.6%。而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资本支出416亿,同比增长15.4%。可以看出,中国海油在第三季度明显加大资本支出。 三季报显示,中国海油前三季度共获得14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20个含油气构造。前三季度净产量达461.5 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9.3%,创历史同期新高。此外,前三季度共有6个项目成功投产。 Q4油价中枢有望抬升 受经济衰退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国际油价宽幅震荡。今年2-7月,国际油价在100-130美元/桶区间波动。3月7日,布伦特原油的5月期货一度升至139美元/桶。 不过,自三季度开始,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在90-80美元/桶区间徘徊。截至10月26日,WTI 12月原油即期合约收盘87.91美元/桶,涨幅为3.04%;布伦特12月原油即期合约收盘95.69美元/桶,涨幅为2.32%。 信达证券认为,从原油需求端看来,主要考虑欧洲冬季可能有原油替代天然气发电情况,美国冬季取暖用油需求提升;原油供给端主要考虑11月OPEC+大幅减产落实,以及12月欧盟分阶段禁运俄罗斯原油和俄油限价禁令。综合来看,2022Q4原油供给收紧、需求增长,原油或将处于去库阶段,油价中枢有望抬升。 此外,也认为,在中长期维度油价将继续维持高位,未来3-5年能源资源有望处在长景气周期。2015-2021年全球原油上游投资不足,2021年油价回暖并未大幅提振上游资本开支,叠加俄乌冲突扰乱供给,导致当下原油供应紧张。从需求端看,在碳达峰和新旧能源结构转型尚未完全实现的背景下,未来3-5年原油需求还存在上升空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美前财长:美国应专注于建设自身经济实力,而不是攻击中国
- 疫情“钳制”部分硅片产能 光伏产业链上游再临供应不足
- 黑莓与股东就集体诉讼案达成初步和解,将赔偿1.65亿美元
- iQOO Neo6配置全曝光:骁龙8+80W快充,4月13日发布
- 在酒店里打零工?希尔顿在华尝试新模式
- 一季度平均招聘薪酬出炉!郑州月均8651元
- 张清海辞职 科迪乳业能否走出财务造假阴霾
- 柔宇科技员工欠薪消息发酵 曾经的科技独角兽出路在哪
- 美国11月Markit服务业、制造业PMI初值均不及预期 经济存在进一步陷入衰退可能
- 八连板新股5天3次登上龙虎榜,知名游资苏州帮、“著名刺客”榜上有名!锂电重地呼之欲出,锰电池站上风口
-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两栋楼实施封控管理
- 牧原股份:董事长、高管可转债短线交易收益共8695.73万已全数上缴
- 今晚,日本队拿了沙特队的剧本?
- 4月3日以来北京累计报告25例感染者,涉及4条独立传播链条
- 宁波银行2021年报:净利润增29.87%、非息收入翻倍、私行客户增长70%
- 美联储加息50BP在即 中国宽松空间有多大
- 胡润高净值人群报告:近3年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11.8%,广东独角兽增长速度领先全国
- 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外交部回应
- 估值千亿欧元 保时捷成资本宠儿
- 2.35万亿专项债未来半年发完:聚焦基建,撬动社会投资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