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跌25%,奈飞逻辑坍塌
图片来源:Unsplash-freestocks (NFLX.O)北京时间4月20日凌晨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夜暴继上季度净增用户指引暴雷后,跌奈这次奈飞翻车升级,飞逻当季用户数直接环比下降了!辑坍 虽然有俄罗斯服务暂停的夜暴突发因素在(俄罗斯用户100万左右,一季度70万用户续订受影响),跌奈但仍然差于头部机构的飞逻预期。在Q1的辑坍节目单上,奈飞推出了59部新剧和22部老剧返场,夜暴比去年同期的跌奈内容(43部新剧+19部老剧)更加丰富,但仍然没能拯救“走出疫情红利”+“面临竞争全面升级”的飞逻大逆风期。 而在用户数没眼看的辑坍情况下,公司连续在多地涨价的夜暴动作,似乎也在告诉市场: 高增长一去不复返,跌奈未来的飞逻奈飞将步入一个低速但更加追求利润的成熟阶段。 具体来看业绩的经营指标: (1)导致盘后暴跌25%的因素——本季用户增长以及下季度指引,首次遭遇负增长。一季度用户规模环比下降了20万人,虽然有俄罗斯服务暂停的突发原因(涉及70万用户减少),但还是与指引的250万增市场预期差距过大。除此之外,对于二季度的用户指引“继续下降200万”也是令市场大失所望,大家的普遍预期用户增长在100-200万区间。 海豚君认为,在全球逐步疫情解封和放开后,线上消费受到的负面影响不小。除此之外,通胀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力,而全面升级的流媒体竞争态势更是让奈飞乱了阵脚。 (2)一季度总营收78.7亿美元,同比增长9.8%,增速相较近几个季度显著放缓。剔除掉国际业务受外汇变动影响,收入增速为14%。公司对于二季度收入增速指引也在10%左右,在用户下滑下,收入将主要由提价效应驱动。 具体业务中,除了DVD业务“稳速”下滑之外,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0%,似乎也在阶段性进入“成熟期”。 如果环比来看,一季度订阅收入的增长主要靠的是提价,多重因素导致用户增长遭遇停滞。考虑到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带来压力继续陡增,海豚君认为,未来如果继续提价会加剧用户的“移情别恋”,提价对收入增长的边际效益会降低,奈飞或有可能“被迫”加速进入低速增长的成熟期。 (3)一季度经营利润19.7亿美元,利润率25%环比上季有了明显改善,主要系成本优化带来。不过管理层之前给过2022全年的利润率指引在19%-21%区间,其中由外汇变动带来的影响占主导。因此,一季度的利润状况应该是全年最佳的时候。 (4)利润释放后,现金流状况也好看很多,一季度Non-GAAP下的自由现金流FCF为8亿美元。上季度管理层设下2022年自由现金流为正的目标,因此这方面的压力也会使得公司在经营支出、对外投资上会更加谨慎一些。 长桥海豚君随后会通过长桥App与海豚的用户群分享电话会纪要,感兴趣的用户欢迎添加微信号“dolphinR123”加入长桥海豚投研群,第一时间获取电话会纪要。 其他经营指标与市场预期对比可参考下图: 长桥海豚整体观点 作为中国长视频教徒们争相模仿的鼻祖,似乎也难逃赛道混乱的怪圈。短期虽然有疫情解封的边际变化影响,但不断涌入并加大投入的竞争者们,又在进一步印证,流媒体赛道其实并没有可以越筑越高的壁垒,用户对优质内容“忠诚”,但对平台“多情”。 与此同时,用户又是挑剔并且永远无法满足的,要留住用户的心,只有不断讨好用户(投入做更多精品内容,或者有价格优势),否则用户可以轻易转去竞争对手那里,月付费的方式使得“背叛”的成本非常低。 因此,流媒体们很容易陷入“烧钱”的内容军备竞赛,而互联网经济的规模效益,在流媒体赛道上,并不会显现。最终的竞争格局,往往是多家巨头的寡头竞争,每个巨头都在自己擅长的内容领域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过去十年里奈飞的绝对龙头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还是上季财报点评的那句话:长视频很难值得资金长情,只有随内容周期短期参与的机会。 叠加宏观环境的压制,奈飞的上半年注定是灰暗的,偏好成长的资金或许会逐步撤出,在适合的价格位置上,奈飞也许会迎来更愿意看到利润不断释放的价值投资者侧目。 本次财报具体数据 一、用户首次下滑,上半年大逆风 一季度奈飞全球订阅用户为2.22亿人,环比净流失20万,与管理层指引和市场预期的250万差距过大。对于二季度的指引——环比下降200万,则又是一个惊天巨雷。虽然二季度本身是淡季,但连续两个季度用户下滑,也会使市场重新审视奈飞的核心壁垒价值。 绝对值上,一季度只有亚太地区在增长(日本、印度、东南亚、台湾地区较优),其他地区均在下滑,宏观经济、价格变动、竞争都是影响因子。其中美加地区用户流失最明显,除了市场渗透率较高没什么增长空间外,年初的提价也是导致用户减少订阅的因素之一。虽然一季度的内容并不稀缺,相比去年同期,当下的奈飞可以说还在这一轮的内容周期里。 比如火了两年的《Bridgerton》系列,第二季依然是奈飞历史上观看时长最高的英语剧集,《Inventing Anna》表现也很优异。除此之外,一季度比较成功的还有纪录片《Tinder Swindler》和电影《The Adam Project》,收视情况也是不弱于四季度的《Red Notice》和《Don’t Look Up》,但从结果来看,并没有给奈飞带来多少新增用户。 虽然公司把部分“锅”扣在“共享账户”的头上,但海豚君认为核心还是三个因素: (1)一方面全球解封,线下活动占据了用户更多的时间和消费,同时胀也会削弱用户消费水平。 (2)另一方面,同行纷纷在内容上加足马力,尤其是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传统影视巨头也在相继进入市场,我们猜测这也给奈飞带来更多的增长压力。 (3)除此之外,和去年的中国市场一样,短视频(Tiktok、YouTube Shorts等)对用户时长的侵蚀也是不容小觑。 (目前、、等巨头还未公布财报,后续我们会跟进财报点评,观察流媒体竞争情况,敬请关注) 海豚君从去年二季度以来,一直在强调流媒体竞争的问题,不仅是在看到尼尔森的用户时长份额中,奈飞的蛋糕在不断被同行(迪士尼、、亚马逊、YouTube等)侵蚀,还在看到这些竞争者们不断加码的内容投入上。在上季度的巨头综述《消费互联网卷王之争,Meta、、奈飞们拼刺刀》中,海豚君就再次表达过担忧,相比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传统影视巨头迪士尼、华纳、派拉蒙等等,奈飞在资金盈余上并不占优势。同时,其他巨头在内容创作上的实力也并不低,手中握有的版权也非常充足。就算是亚马逊、苹果这样没有背景的科技巨头,也可以通过“买买买”的方式迅速补缺。 而对于2022年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由于对手们的动作不断,我们对奈飞面临的竞争局面也有了更多的顾虑: a.Apple TV+ 2500万美金投资的电影《CODA(健听女孩)》,获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b.亚马逊的Prime Video计划投资10亿拍摄《指环王》5季美剧,计划在2022年9月2日播出,目前第一季已经拍摄完成。c.亚马逊在8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工作室之后,立马官宣推出《007之路》的综艺。d.派拉蒙的《Halo》月初刚上映收视率就冲到榜首,Paramount+的目标:2024年订阅数达到1亿人。e.Discovery旗下的探索频道和流媒体拥有2200万用户,4月8日,Discovery买下华纳29%的股权,合并成立新公司华纳兄弟探索(Warner Bros.Discovery),因此加上华纳HBO MAX的7300万,接近1亿的用户订阅数,也有实力向奈飞和迪士尼叫板了。 因此,不管短期边际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多久,从长期角度来看,奈飞就是在逐步陷入“被动守城”的局面,在还没有发掘出第二增长曲线的情况下,奈飞不得不将逐步进入低速增长的成熟期。 二、内容支出继续放缓 在收入端增长有显而易见的压力之下,以及可能受去年底以来的Omicron疫情影响,奈飞在内容支出投入(流媒体内容现金支出)上,短期也表现出来继续放缓。截至一季度末,整体内容资产规模312亿,环比新增投入大幅萎缩。 从奈飞现有的内容资产来看,自制内容占比仍然在攀升,已经提升至55%以上。在全球大小内容公司纷纷亲自下场或与巨头合作涉足流媒体赛道后,未来奈飞获取他们授权内容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低,因此自制内容占比预计将持续走高。 三、成熟市场的增长驱动只有“涨价” 一季度在不同地区的单用户付费金额上,除了亚太地区,其他地区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对于美加、英国、爱尔兰等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奈飞的做法是加快提价频率。继2020年10月上一轮涨价之后,今年初,奈飞再次全面涨价。相比于同行在大搞促销,奈飞的动作显得有些另类和迫不得已。没有资金优势、没有第二曲线的奈飞需要挤压成熟市场的变现价值,来为新兴地区的市场竞争提供“弹药”(这也是公司认为未来长期下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但这也让奈飞在成熟市场,与同行相比,价格优势越来越弱。 四、对利润和现金流的诉求会越来越高 一季度奈飞的毛利率回到正常水平,营销投放也明显克制,使得更多的利润得到释放。但上季度管理层对2022年经营利润率指引为19-21%区间,因此预计后面几个季度,利润率会随内容排期变动而有所削弱。 但对于奈飞来说,与同行竞争,需要长期握有充足的资金。截至一季度末,奈飞长期债务还有接近150亿的规模,持有现金60亿,即净负债为80亿,相比同行,奈飞手头并不是很宽裕,本季度也没有新增回购公司股票。 在一季度连续完成两笔收购后(《永恒族》的特效公司Scanline和游戏工作室Boss Fight Entertainment),下半年还将完成对一家芬兰游戏工作室Next Games的收购,因此站在当下,虽然同行竞争来势汹汹,但对于利润和现金流,奈飞的渴望也不会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即将展开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非现场自律检查
- 崔东树: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29万辆,同比去年降38%
- 财经早报:央行“1号令”重磅发布!七国集团正讨论制裁中国部分公司?中方回应(1新股)
- 加速减持比亚迪!巴菲特再卖423万股,有何影响?新能源车龙头定了新目标?
- 苏农银行:2593.35万股限售股将于11月29日起上市流通
- 魅族新机预热搞炸魅友心态后遭疯狂Diss:真TM坐得住
- ChatGPT爆火 国内研发进展如何?
- 马来西亚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
- 每经热评丨暴雪与网易“分手”既是遗憾也是发展契机
- 人保财险临沧市分公司2宗违法被罚 编制虚假财务资料
- 世界黄金协会:1月全球黄金ETF在欧洲基金主导下出现净流出
- 浙江诸暨:特色产业迎来 新春“开门红”
- 百融云-W11月22日耗资约807.48万港元回购110.1万股
- 快讯:港股恒指跌0.30% 恒生科指跌超1%哔哩哔哩跌超4%
- 黑色系全线飘红 表现强势
- 国产激光雷达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禾赛科技上市首日涨11%
- 小米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71亿元 广告收入为47亿元
- 兴胜创建于2月9日斥资32.71万港元回购28.2万股
- 贝因美亏损又欠债,控股股东遭索赔3.16亿,昔日国产奶粉一哥靠抵押土地贷款
- 信用债盘前提示|资金面继续改善市场情绪好转,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下行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