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闯入腾讯、阿里“后院”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虎嗅注:从 Shopee、后院Lazada 再到后起之秀 Shein、字节TikTok,闯入这些电商巨头无不混合着中国血液。腾讯随着 RCEP 协定生效,阿里东南亚在关税、后院市场壁垒、字节跨境物流、闯入海外仓等层面将深度与中国捆绑,腾讯或将掀起新一轮抢滩东南亚的阿里浪潮。本篇是后院虎嗅出海专题《2022出海记》第一篇,旨在分析中国电商模式失灵的字节东南亚,TikTok 能否重塑市场格局?闯入 TikTok 抢滩东南亚的全面战争正式打响。 4 月 25 日,腾讯继试水印度尼西亚市场之后,阿里字节跳动终于不再掩饰对整个东南亚市场的觊觎——TikTok Shop 宣布将跨境业务拓展至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市场,上线初期采取定向邀请制,主要针对两类商家:一种是已运营英国小店并符合要求的卖家;另一种是在东南亚其他电商平台 30 天 GMV 达 5000 美金以上。 随着 TikTok 的入侵,东南亚电商版图上 Shopee( 持有其母公司 Sea 18.7%股份)、Lazada( 控股子公司 )、GoTo(2021 年 5 月 Tokopedia 与 Gojek 合并成立 GoTo 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或将面临洗牌。 对此,星商电商马来西亚负责人廖伟军对虎嗅表示,东南亚是继中国、印度之后亚洲最具潜力的电商市场,“趁着蓝海早点进入,东南亚 3.5 亿互联网活跃用户,对电商平台绝对是一次时代机遇。” 中国模式“失灵”? 东南亚一直被比喻为中国的“后花园”,早一批掘金者诸如腾讯、阿里在2015年后分别扶持了当地电商巨头 Shopee(腾讯)、Lazada(阿里)。 此后三四年内,Shopee、Lazada 在东南亚电商竞争格局中处于“保二争一”的动态博弈,跨境电商创业群体也普遍认为,阿里、腾讯将国内电商市场增长手段、基建经验、人才梯队平移到东南亚,或许会掀起一场“降维打击”式市场重塑——这种乐观的预判源于,东南亚跟中国用户消费画像有很多重合的点,且东南亚市场电商发展阶段很像七八年前的中国电商市场。 “有些中国产品连图片包装都没换,放到东南亚也很畅销,可见亚洲人群消费画像重合度之高;其次,东南亚零售市场巨头不乏华人,供应链华人也多,中国公司去当地招商也占优势。”白鲸跨境 CEO 魏方丹对虎嗅表示。 他还进一步补充道,“2015 年后中国公司做印尼、马来西亚市场的很多,当时觉得中国公司在东南亚更容易成功,现在来看没有一家成为毋庸置疑的独角兽,跑出来还是当地 GoTo 这样的公司。” 从东南亚现有电商格局来看:大到 Shopee、Lazada,再到局部市场巨头如印尼的 Tokopedia、Bukalapak,越南的 Tiki,马来西亚的 PG mall 皆是本土背景公司,即便腾讯、阿里不遗余力将自己的内核“塞进” Shopee、Lazada 的壳里,但这两家巨头依旧在按照本土化电商模式运转,反而使腾讯、阿里越来越接近财务投资人、技术顾问的角色。 除了受限于东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文化背景、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市场化造成钳制外,还源于一些中国模式、经验平移到东南亚市场处于“失灵”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不管哪个方向短时间都会涌现大量创业者,热钱也会急速涌入,进而出现“百团大战”这样惨烈的竞争格局。其弊端在于,明星项目拿到的资金溢出,中腰部项目却无投资可拿;头部玩家被催熟,技术迁徙、商业模式、成功经验迅速注入一再压低模式利润,新手再想进场只能加大补贴来抢市场份额。 “东南亚本土创业项目生长速度相对正常,资金也没有国内这样快进快出,加之整个东南亚市场格局又非常散,所以不会出现某个赛道火了之后卷到出现百团大战的情况,而这些慢慢跑出来的公司盈利能力都还不错。” 魏方丹分析认为。 对此,钛动科技合伙人焕滨认为,从资本角度看,赛道第一名希望迅速进行资本清场的动作,让后来者在这个环境里没有办法迅速跟进。不过,他认为中国巨头除了进行资本注入外,更大价值在于技术扶持。 “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从产品到开发能力处于溢出状态,Shopee、Lazada 数据中心沉淀了大量中国工程师算力和技术,既帮助东南亚电商市场更规范化、高增长也帮助本土企业向更成熟的技术、供应链迭代。” 另一方,高增长过后投资人发现没有达到预期资金也会快速撤离,进而使整个行业停滞——明星项目通过催熟挤死很多项目,项目之间又缺乏良性竞争,赛道很容易陷入“速生速死”的狂热周期。 “中国巨头之所以在东南亚受到钳制,很大程度上源于该地区至今依旧处于高度分散状态,国家之间处于不同市场阶段,每换一个市场要再建设一遍,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国内市场。”星商电商国际业务总监马田(化名) 对虎嗅表示。 以印尼本土电商巨头Tokepedia(印尼最大电商平台)为例,Tokepedia 近年来也试图将业务向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拓展,但这些市场其供应链处于劣势,会被 Shopee、Lazada 不断滚雪球,Tokepedia 在巨头缝隙中生存的难度远比印尼本土困难的多。 况且,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其他国家互联网生态并不是那么成熟。诸如越南、柬埔寨、缅甸这些国家互联网人才匮乏,缺乏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这对于一家公司来讲如何布局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情。所以巨头只能将出海“前哨”设立在新加坡、印尼(人口比较多)等市场。 其次,不难发现这些本土巨头,创始人很多都是在美国读书、留学,然后拿到投资复制中国电商模式才最终脱颖而出。反观中国巨头虽然有增长优势、资本优势、人效优势,但“本土化生存能力”却被甩开了差距。 一方面,中国团队面临东南亚全新营商生态,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文化、政策上的挑战。“最近 GoTo 某一轮投资方找到我们,想趁上市做一轮传播,聊下来发现当地给 GoTo 提供很多扶持,如政策、知识产权、法规、财务等等,这些助力是中国公司不具备的。” 魏方丹对虎嗅表示。 此外,东南亚人比中国人更了解本地市场,包括社会关系、社会渠道等等,他们能避免摩擦,更快推进业务。对此,廖伟军也分享了一些东南亚市场本土化经验: 东南亚本地文化及社会结构与国内不同,用本地管理人员来管理团队,可以有效化解各种本地化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中国团队习惯干起来再说,但这在当地遇到较大阻力,东南亚人必须要沟通清楚才会行动,这时候本地管理者管理起来更高效; 东南亚本地人对风俗文化、节日有同理心,能很好平衡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 另一方面,在本土化运营层面,中国团队会频繁更换管理层(此前有报道称,阿里从中国派遣的高层无法融入 Lazada又被调回国内,以至于出现 5 年更换 4 次 CEO 的情况),而东南亚本土企业团队稳定性更强、经营更稳健,波动小反而容易跑出来。 不过,马田认为,东南亚市场电商市场还在不断成长,很多中国电商模式并未在东南亚市场普及,字节跳动现在切入东南亚市场依旧有巨大的潜力。“当然,并非所有国内电商经验平移到东南亚都会失灵。比如,中国电商平台畅销的产品很多在东南亚也热卖(服装、家居居多),且东南亚卖家热衷于电商活动,商品 Listing 风格接近淘宝、,并非欧美那样的白底图。” 字节闯入腾讯、阿里“后院” 如今,东南亚电商版图已是巨头林立,TikTok 再去开拓东南亚电商市场,是不是有些晚了? 首先,东南亚电商基本过了跑马圈地、低成本买量获客的红利期, Shopee 与 Lazada 动态平衡由此打破—— 2019 年后,Shopee 基于 C2C 理念在大量补贴、本土化运营策略下渐渐与 Lazada(重点往 Mall,向高端人群上浮)、Tokopedia 拉开身位。 尤其 2021 年 ,Shopee 多次跻身东南亚购物 App 下载量及月活用户数榜首,并将业务版图渗透进16 个国家/地区,执行更彻底的本土化——包括搭建本地化团队、设计本地化 APP 、策划本地化营销。例如,Shopee 向马来西亚扩张时,不仅推出斋月生活用品专区,还在应用内开放祈祷闹铃提醒、线上古兰经阅读、斋月红包分享等功能。 “Shopee(类似定位,平台出单均价低)比Lazada(偏零售,类似天猫定位)价格更低,但 Lazada 更有品牌价值。至少目前 Shopee 模式在价格上更符合当地大多数消费需求。但从更长远的生意角度看,电商最终都会往更高质量(商品,服务,速度等)走。”魏方丹分析认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海南椰岛收到警示函:承诺未来5年投资50亿,账面现金却不足1亿
- 2022年4月12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国家出手,再拨200亿元!投放100万吨!
- 上海有“黑快递”为了赚钱核酸造假?不实,警方已介入调查
- 全球集装箱过剩,空柜积压严重,运价走低…美国最大港进口量创20年最差10月
- 机构调研变了!线上调研成主流,医药、电子等深跌行业受关注,这些股获热捧
- 老年人如何正确居家抗疫?建议在穗老人有序接种加强针,减少不必要外出
- 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持续改进 今年力争贷款增速和户数“双增”
- 越秀地产 | 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尽力尽责守护家园
- “我在大润发打了32天地铺”的店长:订单在变化,供应在提升
- 最大股东马斯克,不进推特董事会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下挫商品多空参半 黑色领头金银原油反弹股指下挫商品多空参半 黑色领头金银原油反弹
- 各施神通 各地积极培育扶持企业上市 力度前所未有 政策遍地开花
- 我国核酸检测总能力超过4885万管/天 已累计进行核酸检测92.14亿人次
- 丰田金融车抵贷ABS临时推迟发行 有投诉称“被上征信”房贷申请遇阻
- 伊朗拟开发阿拉什联合油气田
- 辽宁辽阳原副市长马立阳、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周涛等4人被提起公诉
- 年少也知黄金香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买金?
- 离开万科5年后,71岁的王石再赴港股IPO
- 年少也知黄金香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买金?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