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万人研究显示乳制品与肝癌等风险相关?作者回应:需更多证据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超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此前的人研报告显示,全世界有1/5的究显人在一生中罹患癌症,1/8的示乳男性和1/11的女性死于这种疾病。 在中国,制品者回证据每年有40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300万癌症死亡病例,肝癌关作更多其中肺癌、等风结直肠癌、险相胃癌、应需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超万最常见的癌症。而在癌症的人研主要风险因素中,某些潜在的究显饮食因素也被长期探讨,包括新鲜水果、示乳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量低以及加工肉类摄入量高等。制品者回证据 乳制品摄入与癌症风险之间有又何关系?肝癌关作更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目前提出的结论是:截至目前,尽管关于乳制品和癌症之间关系的总体证据仍然不一致,但有证据支持乳制品可能对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起到保护作用;而且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乳制品摄入量高可能与前列腺癌风险增高有关。 “最近在美国和瑞典的研究结果提示,乳制品可能与乳腺癌和肝癌存在关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副教授余灿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期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医学》(BMC Medicine)上的一项平均随访近11年的研究则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更多的乳制品摄入与更高的肝癌和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该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完成,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样本量涉及510146名中国成年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0.8年。 这是迄今为止基于中国人口进行的关于这个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的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研究。 需要提醒的是,余灿清表示,目前关于食用乳制品是否会影响癌症风险的总体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一致,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目前还不能通过单个研究来指导居民的膳食行为。” 超50万中国成年人数据,来自10个不同地区 论文中指出,针对非西方国家的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很少,而这些人群在癌症发病率、乳制品消费的类型和平均摄入量以及乳制品代谢能力的遗传因素等方面与西方人群的差异很大。 余灿清也提到,西方的膳食结构和中国差异很大,“中国乳制品消费量远低于欧洲和北美,且人们通常食用的乳制品类型也不同。国内多以牛奶、酸奶为主,国外芝士和黄油很多,这可能与东西方研究结果不一样有一定关系。比如,去年世界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基于美国和加拿大女性的研究发现,高牛奶的摄入与乳癌风险增高有显著的关联,而酸奶和奶酪的摄入与乳癌的风险之间无明显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牛奶人均消费量有所增加,但仍远低于欧洲。论文中援引了2013年的一组数据,当年中国的牛奶人均消费量为32.7公斤/年,而欧洲则为215.1公斤/年。此外,大部分中国人属于乳糖不耐受,即不能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因此无法很好地代谢乳制品。 研究样本数据源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余灿清介绍,CKB是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慢性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建立中国健康人群队列和基于血液标本的基础健康数据库,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次和水平深入研究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各类重大慢性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保护性因素、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和趋势,为有效地制定我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手段,提供中国人群的科学依据。 该项目介绍中指出,对于基线调查和各次重复调查时采集的生物样本,将长期低温冷冻保存用于临床生化、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项目的基线调查于2004年6月正式启动。研究团队从中国的10个不同地理区域招募了超过51万成年人,大多数参与者是汉族人(近97%),其中59%为女性,44%居住在乡村地区。5个城市地区包括山东青岛、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江苏苏州和广西柳州,5个农村地区则位于四川、甘肃、河南、浙江和湖南。招募志愿者年龄介于30-79岁。 余灿清谈到,CKB项目是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募集了全国10个地区50万人的成人研究对象,随访了十几年,数据质量非常之高。“从分析方法上来说,采用的标准的队列研究分析方法,还是非常合适的。” 在该项研究所包含的51万余人中,20.4%经常食用乳制品(每周至少消费一次),68.5%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人群平均乳制品的消耗量为每天37.9克,而经常食用者的平均消耗量为每天80.8克。 在平均10.8年的随访期间,研究共记录到29277个年龄介于35-79岁的癌症病例。肺癌在总人口中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女性乳腺癌、胃癌、结肠直肠和肝癌。 提示乳制品摄入与总癌症发病风险正相关,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对包括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抽烟、饮酒、体力活动、癌症家族史、身体质量指数(BMI)、大豆和新鲜水果摄入量以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针对肝癌)等一系列可能导致混杂效应的因素进行调整后,研究团队发现,乳制品摄入与总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性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者的癌症总体发病风险提高9%、肝癌发病风险提高18%以及女性乳腺癌风险提高22%。每天每多摄入50克乳制品,总体癌症风险、肝癌风险和女性乳腺癌风险就会分别提高7%、12%和17%。 研究团队还发现,经常食用乳制品者的淋巴瘤发病风险升高23%,但此关联在多重检验校正后失去了统计学显著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外交部:将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工程 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 全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18亿!国家教育投入亮“家底”
- 连续两年销量下滑,上汽大众营销架构改革或将优化中低端车型结构
- “复利3.5%”的诱惑:增额终身寿险的火热与隐忧
- 方舱出舱后要参加社区核酸筛查吗?医疗队专家解读
- 老龄人口占三成,这个东北传统重工业区的养老有这些支撑
- 美国国务卿呼吁巴基斯坦向中国申请债务免除,外交部回应
- 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社会服务板块大涨逾5%!机构:缩量表明观望情绪严重
- 上海立法保护“最柔软的群体”: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视频监控记录至少保存90天
- 威马CEO“年薪”12亿,真相是这样
- 又有港股分拆上市!创新型药企轩竹生物要IPO 三年亏近10亿
- 数字化升级实现“优质优价”中药从“田间”到患者
- 蜂巢能源600亿IPO在即,魏建军冲刺车圈首富
- 消息称三星Galaxy S23系列硬件提升不大,或专注于软件体验升级
- 深圳首批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2350家企业获得230.58亿元优惠利率贷款
- 前员工追讨超200万薪资 万和证券被强制执行89万
- 加密货币贷款机构Genesis称无意立即申请破产
- 央行研究局: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乐视系商标再被拍卖,908件84万起拍,第一批商标曾拍出1.31亿天价
- 河南省副省长费东斌重回铁路系统 任国家铁路局党组书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