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恶炒英中生物合作“有风险”,专家:“恐华”疑虑症!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有风险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英媒英中疑虑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恶炒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的生物DNA样本会落入中国手中,导致数据被滥用。合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症专家21日表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恐华情况下就擅自为中国贴上标签,将正常的有风险中英间科学合作政治化,其实反映了英国一些人无法正视中国崛起,英媒英中疑虑缺乏对中国科学技术客观而理性的恶炒认知,因而产生一种“恐华”疑虑症。生物 报道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教授亚当斯的合作话称,该资源库的专家症数据共享“有问题”,对资源库如何监管使用数据提出质疑。恐华报道称,有风险由于西方对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目前储存有超50万人DNA信息的英国“生物银行”需要重新审查其英中生物合作项目的风险,警惕所谓“中国当局干预”,“向中国转移英国公民基因信息”。 据报道,英国“生物银行”是英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有关致病或预防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子的信息资源库。2012年起,该信息库对世界各国研究者开放。研究者支付3000至9000英镑就可以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数据。英国“生物银行”表示,该资源库通过“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政策对外开放,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由于相关生物信息均以匿名处理,且严格禁止数据使用方重新反向识别个体,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被滥用或参与者的隐私受到损害。该资源库发言人也表示,与中国研究人员共享的只是DNA中基因数据,不涉及相关实体样本。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英国“生物银行”已“辟谣”的情况下,有关报道更衬托出英国一些人的荒唐可笑。赵俊杰表示,中英在多个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但英国国内个别人士的思维受到中美对立的影响,在一些正常的科学合作、商业合作上借题发挥,这不利于中英两国在相关领域里的合作,也会破坏两国间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双碳”背景下智能汽车如何加速发展 2022汽车资本论坛传递权威声音
- 有色金属:美元指数盘整,国内下游逢低买入,铜区间震荡
- 联想集团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蒋凡可·兰奇因病逝世 终年69岁
- 法院裁定书还能送错地方? 新潮能源局面奇特:目前两董事会、两公章并存
- 茅台“不乱来”,五粮液“不缺钱”
- 第一大供应商实缴资本为0 中奥通宇IPO存疑
- 西凤集团召开“大干一季度、冲刺开门红”工作动员会
- 米虫元宇宙公布中期业绩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761.1万港元
- 复旦大学发布保险App报告:中小型险企暴露更多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 房企元月销售探底 但星星之火已点亮
-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可持续已成为企业管理主流理念 需要终身学习
- 11家车企公布2023年度销量目标:比亚迪欲摸高400万辆 “蔚小理”设定增长率均超60%
- 经济衰退趋势加剧 英国11月综合PMI仍接近21个月新低
- 德国财长质疑对美企在德建厂进行高额补贴
- 世茂集团:今年1月份销售额45.1亿元,同比下降约39.95%
- 1月销量大幅下滑,零跑汽车寄望增程赛道,朱江明: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 场观超1000万,张兰大卖酸辣粉,靠娱乐八卦出圈能火多久?
- 通威股份拟投资60亿元加码硅料产能
- 特殊商品:悲观情绪基本释放,橡胶空单止盈离场
- 俄罗斯计划3月减产原油50万桶/日 国际油价应声涨超2%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