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放缓 同比少增8231亿
每经记者 肖世清 北京报道 每经编辑 廖 丹 5月13日,月新亿央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增人4月末,民币广义货币(M2)、贷款狭义货币(M1)同比分别增长10.5%、放缓5.1%,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末高0.8个、少增0.4个百分点。月新亿 值得注意的增人是,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明显放缓。民币数据显示,贷款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放缓同比少增8231亿元。同比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少增从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看,月新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4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5%和10.2%,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前4个月新增贷款8.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4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M2同比增长10.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4月M1、M2增速延续此前的上升态势,M2增速已升至两位数。 数据显示,4月末,M2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当月净投放现金485亿元。 从存款来看,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909亿元,同比多增8161亿元。住户存款减少7032亿元,同比少减867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210亿元,同比少减2346亿元。前4个月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增加7.12万亿元和1.27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多增2.0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持有的存款增多,有利于经济稳定。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M2同比增速超预期,重返10%上方。主要是国内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先后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工具(降准、专项再贷款、上缴结余利润等),总量+结构性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同时,财政支出有所加大,共同推动M2同比增速加快。 “M1同比增幅进一步走高。主要近期企业存款增加明显,M1同比走高反映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但国内房地产销售低迷对M1仍构成拖累。”周茂华称。 5月LPR利率可能调降? 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从结构上来看,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另外,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4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79亿元。 周茂华表示,4月新增贷款下滑超预期,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引起:一是季节性因素,国内信贷在3月强劲扩张后,4月份出现季节性回落。二是多点散发疫情冲击,3月中下旬以来,多点散发疫情,波及多个省份,对国内生产生活构成一定冲击,影响了居民、消费者信贷需求;企业面临困难与挑战不少,需求受抑制,供应链、产业链与物流链受阻,能源与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增大,以及海外需求前景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预期偏弱。三是房地产因素,目前国内房地产仍处于恢复阶段,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以及本轮散发疫情也对部分城市楼市复苏构成一定拖累。 从社融数据来看,2022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此外,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22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同比多减488亿元。 周茂华认为,4月社融下滑超预期,主要受新增贷款下滑拖累。从其他分项看,表外融资同比小幅多增;债券发行同比少增,股票融资同比多增。结合4月票据融资强劲表现,反映近两月实体融资需求整体偏弱,主要是实体经济面临复杂环境超预期,一定程度影响市场预期。 周茂华称,4月金融数据表现一定程度加大5月LPR利率调降的可能,一方面国内实体融资需求依然偏弱;二是国内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小,国内需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三是今年经济面临复杂环境超预期,稳增长与稳就业的压力不小。 “从趋势看,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与一系列增量结构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国内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此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出现反弹,同时,有助于缓解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压力,稳定信心,促进国内需求回暖。”周茂华认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买房大变化!山东已全面推行!
- “妖股”再现,一日暴涨超80倍!欧美遭股债双杀!伊朗革命卫队海军释放美国无人艇
- 净赚317亿!财险“老三家”上半年增收,非车险表现强劲
- 盛源控股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465.2万港元同比增加294.91%
- 上海通过妇保条例:为适龄女性未成年人开展宫颈癌疫苗接种
- 21社论:中国有足够实力应对各种风险,使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 南银法巴消金大动作!南京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拟共同增资44亿元
- 一艘液化天然气船与一艘货船在这一水域发生相撞,事故引发燃油泄漏,该泄漏会造成很大的污染风险
- 北京市朝阳区149家保供超市、3500余个便民网点加强生活必需品供应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青海坚定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钧达股份: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二期增加2GW产能
- A股近4成锂电公司业绩翻倍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贴身互搏
- 寿险业转型释放积极信号 业界看好保障和长期储蓄空间
- 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115亿元!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受青睐
- 9月1日盘前策略提示:煤炭行业景气Q3将维持高位 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继续震荡向上
- 美国31名儿童确诊猴痘病毒 美媒:儿童感染后果可能更严重
- 吴昊:美联储“看跌期权”已经不在 避免引爆信用危机是紧缩政策的底线
- 三星可折叠四次的显示设备专利曝光:可将其戴在手腕,类似努比亚α
- 张树华:戈尔巴乔夫的迷思与西方谜局
- 日本2023财年防卫预算申请额创新高
- 搜索
-